“上天给了我一手烂牌 但我也要打出精彩人生!” ——“无臂硬汉”脱贫记
浅冬渐入,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桥上村一派萧索。寒凉袭来,不经意,秋天便成为了故事,冬天成为了当下景致。日前,记者来到桥上村,探寻“无臂硬汉”刘斌的脱贫致富路。
“不卖、不卖了!”
“你给这价不行,卖不了!”
“斌斌别走,咱再商量下,再加100元,4800元,你看能行?”
“我觉得还是有点低啊!算了,不卖了,过两天再说吧!”
………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刘斌家两只羊最终以4900元价格卖给了来买羊的顾客。见到刘斌时,他正在和来买羊的顾客讨价还价。“满脸相容,笑对人生”,这是记者初见刘斌时最大的印象。初冬时节,天气转凉,他穿着一件迷彩服棉衣,两个袖子空空垂下来,敞开的领口内一件保暖衣,干净整洁。走下一道斜坡,田野里的麦苗绿油油望不到头,尽管风中带着丝丝寒冷,刘斌心里却温暖如春。正是眼前这一群羊,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80”后的刘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一手烂牌也能打成王炸,活出精彩人生。
“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
说起十几年前的遭遇,刘斌眼里多了一份淡然、平静。
刘斌198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妹四个,母亲是聋哑人,父亲靠着种田,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1995年,由于家庭贫困,15岁的刘斌就辍学了,去附近的砖厂打工。两年后,刘斌辗转来到阎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命运似乎眷顾着这个勤奋的小伙。2002年,经人介绍,刘斌与妻子相识,在阎良成了家,一年后,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喜。
命运似乎又在给这小伙开玩笑。就在生活迈向正轨的时候,不幸发生了。2003年10月24日的一次机械事故让刘斌失去了一对胳膊,打碎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将他推进苦难的深渊。
“在医院,病床的两边放着两个桶,我就看着血从断臂上流出来。”谈起当年的情形,刘斌有些痛楚,“有时候就感觉两只胳膊在动,看见桌子上的一杯水,想去拿,却怎么都够不到,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是个没有双手的人了。”
病情逐渐转好,但感情的破裂,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陷入绝望!
2005年,妻子弃刘斌而去,刘斌带着幼子回到老家淳化县。“出院后,我叫邻居帮我把孩子绑在背上,用嘴咬起行李回了淳化老家。我躲在家里,吃不下,睡不着,觉得活着是拖累,死了有愧疚。”
看着满头白发、满眼是泪的父母,他心里五味杂陈。想起父母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把我们姊妹四个拉扯长大,想起嗷嗷待哺的儿子和没有成年的弟弟妹妹,我不能放弃,不能认输。
没了胳膊,还有腿,还有命。他咬起小木棍在窑洞墙上刻下“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激励自己一定要活的更好、活出个人样。
“折翼”跌宕人生路
刘斌非常开朗,跟他聊天总是乐呵呵,只有嘴边的那道道皱纹诉说着一段艰难的岁月。
没了手,穿衣、吃饭、上厕所都艰难。为学吃饭,舌头被烫肿了无数次;为了独立上厕所,腰间被墙上的钉子划破了无数次。他忍着痛一次一次的试探,慢慢地学会了吃饭、上厕所、打电话、开三轮车。生活的艰难被乡邻们看在眼里,遇上困难他们都来帮忙,孩子生病没钱治,大家主动借钱,平时不管走到谁家,赶上饭点,都要留下吃了再走,有时还要一口一口的喂。乡亲们的善行让我感受到了爱,看到了光,更加坚定了刘斌活的更好、活出人样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手无法下地干活,2006年,刘斌试着养羊。刚开始养了两只,拴在身上放养,后来听说贩羊效益要比养羊好,他就一边养羊,一边向邻村姚师傅学着贩羊。可命运总是捉弄苦难的人。一次遇上瘟疫,刚买来的120只羊,短短几天,死的就剩了20多只,看着空荡荡的羊圈。“截肢时都没有流泪的我,那一次却哭了,几年的辛苦钱全赔了进去,哭的很伤心。”村里人给我出主意:“你把死羊卖了,还能少赔些。”他坚定的说:“就算赔也不能干这缺德事。”
2008年,靠着养羊、贩羊和政府补助,给家里盖起了新房,日子总算有些起色。可每年的收入随着市场行情总是起起落落,养了近10年的羊,家里的生活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就在日子有一些好转的时候,不幸又一次发生在这个脆弱的家庭。刘斌的父亲、母亲相继生病在县城住院,残疾的刘斌每天在羊圈、医院两点一线来回奔波,最多一天跑过六次。2016年,父亲又患上“布鲁菌病”,一直依靠药物维持,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失去一对胳膊生出一双“翅膀”
“上天给了我一手烂牌但我也要打出精彩人生!”
2015年,精准扶贫开始了,刘斌被确定为贫困户。驻村干部了解到家情况后,及时联系残联、农牧等部门,让他享受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残疾人创业资金等优惠政策,还联系专家上门讲技术、送资料、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各级帮扶干部经常过来,大家真帮实干的劲头深深感动了刘斌,他暗下决心,要用行动摘掉贫困帽子。
从两只羊起步,刘斌慢慢发展到养殖十几只、几十只羊,养羊让他走出致富路。
2017年,县里为刘斌专门召开了2次帮扶协调会,硬化了进羊场的路,接上自来水,改了供电线路,解决了资金短缺。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技术员的指导,刘斌调整了发展思路,对合作养羊有了信心,开始经常挨家串门,动员大家和我一起合作养羊。
在不懈的努力下,村上先后有6户村民同意加入合作养羊,其中3户是贫困户。2017年3月2日,淳化博涛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了,又在自家8亩果园里套种上牧草,购买了小尾寒羊,把养羊规模由30只扩大到120多只,当年就多赚了一万多,跨过了贫困线。2018年,合作社养殖规模扩大到150只,年收入5万元,比过去自己单独养收入翻了近10倍。
日子好不能忘了帮过他的乡亲,不管谁遇上啥难事,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贫困户郭吉利夫妻俩患上布鲁氏菌病多年,儿子打工,女儿上学,靠种地养羊生活,养羊不注重防疫,我帮他引进优良品种,手把手教防疫,帮他把养羊规模扩大到60多只,当年就增收6000多元。如今已经脱贫退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我已将草场面积扩大了30亩,购置了割草机等设备,待新建的养殖场内部设施配套齐全后,计划购买沙福克、杜柏肉羊300只,发展绿色循环养殖,年分红比例达到股份的8%,户均可增收3500元以上,带动周边2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养羊和牧草产业,让更多群众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刘斌说。
目前,刘斌的合作社已经广为人知,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着和他一起共同致富。2019年10份,刘斌有幸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残疾人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奋斗史,是伟大的中国脱贫攻坚路上的中国故事。西北信息报记者周生来
记者手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命运不公,但他坚毅乐观的态度战胜了贫困,并且还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奋力脱贫。看着饱经贫困考验的“折翼的天使”如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活出了自己最美的样子。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最多的是刘斌脸上的笑容,他没有被生活压垮,他挺起的是奋斗者的脊梁。山虽高,路虽远,奋力向前的脚步不曾停歇。
政府帮一把,自己多努力,正常人能干的事,残疾人一样能干。事实证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双手不仅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还能带动身边的人脱贫致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