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文艺路小学:让孩子学会感恩
创意单位: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小学
活动范围:碑林区文艺路小学六年级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孝”文化底蕴深厚。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因此,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应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知孝、行孝。
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却不懂得回报。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长辈、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是知道父母生日的占21%,经常做家务的占16%,偶尔做的28%;在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占23%。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自己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自己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所以,感恩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一、学做父母,体验辛劳。
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使他们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一是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我们用一定质量的米袋(相当于刚出生小孩的重量)让学生绑在自己腹部行走、扫地、读书、写字等等,亲身感受母亲的辛苦。二是冬天洗衣、洗菜,体验妈妈的操劳。有一个叫小古的学生体验后深情地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三是体验夏天高温,参加户外劳动。许多农民出身的学生,在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里,通过与父母、爷爷下田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看到父辈们黄豆般的汗珠不停地落下,体验到了做父母的艰辛和农民的疾苦,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四是体验父母经商的辛劳。小海同学在水果摊位站了一小时,就累得腿受不了,想到父母要长年一整天站在这里,深有感触地说道:“父母都是为了我才这样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回报你们。”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内心迸发出孝敬父母的强烈愿望。
二、结合节日,开展活动。
我们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感谢妈妈”活动。活动中,让孩子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演绎人间亲情的温暖。在教师节里,师生之间进行坦诚的交流。一句亲切的关怀,一件特别的小礼物传递着尊师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融入生活,学会感恩。
文艺路小学让学生围绕“感恩”这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是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学校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问候的话语,增进相互的感情。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经常给父母写一封信或留一张便条,及时与父母交流思想;在父母生日时送一张贺卡,写上美好的祝愿。二是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学校要求学生自强自立,在双休日里尽量帮父母多做些家务。如扫地、洗碗、拖地板、做饭等,或是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尽做儿女的一份孝心。三是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他们开展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做诚实守信、积极上进、举止文明“孝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做个让父母满意、放心的文明孩子。四是开展活动,进行感恩。学校在班级开展了“爱心在涌动”学雷锋助学活动、“爱心捐款”活动,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安心读书。开展了“队旗在我心中”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深入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清扫街道,清除非法广告,扶老携幼;以深厚的爱心回报社会。
随着感恩活动的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也越来越浓厚。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知道该怎么做了。学生们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实在太多了,只有努力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报答老师、报答社会,将来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