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支教——用一年时间,做一辈子都难忘的事
去年8月底城固山区迎来了西工大第一批支教生,今年8月又有8名西工大支教生来到这里。今后西工大还会向这里派支教生。俗话说,少先生、老医生,这群老师年轻、阳光、有活力,很容易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他们没有娇惯,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很强,给我们这里的师生带来了许多新思想、新知识,所带的班级成绩也都很优秀,真诚地谢谢他们!支教点的师生们如是说。
精神上的满足
在二里镇初中支教的女生郑波和王艺同为西安人,起初说要到城固支教,家人很反对,担心她们会不习惯。家长还特意看了看地图,一看城固还没有出陕西省,终于“无可奈何”地同意了。王艺说,一次她和从西安赶来看她的男朋友一起到镇子上逛街,集上有很多都认出了她是前来支教的老师,热情的招呼他们,这让她很高兴、很满足。对支教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在她俩不光负责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们宣传卫生知识、安全知识,还从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那里募得了一些书籍,建成了阳光图书室。发现孩子们喜爱音乐但基础差,王艺还弄来了小学音乐课本,铃鼓和砂槌,给学生补课,下一步她还将给该校的校歌谱曲。
我们也是学生
尽管马上就要上研究生了,但除了专业知识,其他方面我们也很欠缺。同在二里支教的田超和高欢说,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补充讲授的内容有点多,所以导致课程跟不上进度,本来计划一节课就要讲完的课程,往往要花上三节课的时间。后来,他们就向老教师们请教,积累经验,慢慢地跟上了上课的节奏。另外,因为是寄宿制学校,且留守学生占到60%的缘故,他们还需承担起一些管理任务,例如维护学生上下楼的秩序、查夜、监督自习等等,有时甚至觉得管理的时间比教学的都多。
专业优势使他们更出色
在天明镇初中支教的吕焰、蔡静欢、王瑞、黄洪桥说,虽然他们不是师范类学生,但是除了教好学外,也可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学校。该校张校长说,自动化专业的黄洪桥就负责着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的录入、储存工作,这项复杂、难度大的工作若仅依靠本校的老师是根本不行的,而且如果没有这些支教老师,我们学校的物理和音乐就没人代。
爱心不仅是物质
吕焰说,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别人的帮助,从上初中起他就一直想着如何回报,这次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觉得能和学生们像弟妹般的打成一片很高兴。吕焰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在献爱心不仅是物质的事,精神上馈赠更为重要,他说不仅要告诉学生这个东西是谁谁谁捐的,更重要的是要用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加油、鼓劲、点亮理想之门。
采访结束时,这些支教生均表示,“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辈子都难忘的事。”
据了解,此次西工大支教团来城固支教得到了该县团委的大力支持,该县团委书记江春生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为支教学生服好务,让他们为山区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