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战线的热心人——记横山县高级农艺师雷锦银
凭着科技工作者追求先进科学技术的赤诚之心和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执着追求,横山县高级农艺师、共产党员雷锦银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做出了让群众赞口不绝的业绩。
绿豆是横山农民的传统作物,多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差,种植面积连年减少。雷锦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全县农学会上首次提出《发展绿豆生产,振兴横山经济》的论文,得到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冬,在全县各乡镇进行了绿豆品种资源征集工作,选出3种不同特征的农家绿豆良种,经过品比、密度、播期等综合多因子试验,最终确定黑荚大明绿豆为全县主推品种。他经过反复试验示范,提出绿豆生产上的“四改”技术,即改带种为孤种,改不施有机肥为氮、磷、钾配合施肥,改不防治病虫害为综合防治,改撒播为条播,通过试种,得到全县豆农广泛认可。绿豆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5000亩发展到2010年的25万亩。2003年以来,他积极推广大明绿豆丰产栽培新技术,全县推广双沟覆膜栽培技术面积10万亩,亩产由过去的50公斤增加到96.5公斤,横山的大明绿豆走进了市场、走出了国门,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绿豆生产基地县,成为出口创汇的免检产品,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从2003年开始,雷锦银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征集500多个株系,进行系统育种。经过9年的技术研究和攻关,目前已有3个品系得到理想目的,2008年、2009年、2010年在全市进行布点和品种比较试验,经省农业厅确认,榆林有了绿豆新品种——榆绿一号,解决了榆林市长期没有绿豆品种的历史。
30年来,雷锦银先后承担了农业部旱作农业集雨节灌技术集成示范、国家外专局水稻旱育移植引智项目、沃土工程等多个农业项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从一名普通农技员被评聘为高级农艺师,榆林市“152”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榆林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等的表彰奖励。
(记者马蕊 实习生宋艳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