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盲目并校地方政府应勇于担当
据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并校十年难言成败。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4所,并校酿成诸多悲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也认为,撤点并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刀切”,“事实上应该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他们愿不愿意撤了村小、乡小?如果他们就愿意在自己村里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那么政府就得尊重他们的意见。”“这些不能停留在纸面上,需要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康健说,撤点并校政策已经实施10年了,“现在需要作大量的实际效果评估,以评估这个政策是否真的有效。”
当下狂热的教育并校,已经严重违背了国家的教育精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并校“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可当合并达到疯狂状态的时候,便成为了一种“大跃进合并”、“急功近利的省钱合并”,各地政府将教育责任和负担推给了群众,推卸了自身应该承担的教育负担。无奈的群众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解决这些难题,注定会让教育出现诸多漏洞和失误,比如校车问题成为焦点难题,加重了家长负担、增加了教育风险、降低了教育效果,严重降低了教育公信力。
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教育灾难,还有更严重的隐性灾难。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言,“朗朗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发显得缺乏生气。”“撤点并校切割了文化与乡土之间的联系”。而这种灾难的到来,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凸显,而一旦凸显,往往是重大的精神荒凉和信仰断裂,想要修复,难上加难。盲目并校不仅是一种教育过错,而是重大的教育灾难、社会灾难,真的应该引起重视了。
而令人遗憾的是,“校车悲剧”令人心痛,各地政府总是一再强调校车安全、严厉打击各种“黑车”,而对于“校车悲剧”的真正原因——盲目并校,却从未进行正面回应,更没有进行理性而实事求是的纠错和反思。因此,这种所谓的“重视教育安全”,显然就是避实就虚,虚化责任,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发展精神。
因此,当下,我们应该对盲目并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纠错,凡是未能按照国家文件并校的,地方政府应有纠错和勇于担当的行政气概;凡是违背了国家教育精神,未能进行充分论证的,应该切实征询群众意见,让不合理的并校得到纠正,让“就近入学”得到扎实落实,让教育悲剧不再重演。
文/雷振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