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2011问三农:农业上台阶、农村换新颜、农民鼓腰包

2011-12-30 09:32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三年前,陕西省政府推出“民生八大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第一个省级五年中期“民生预算”。在这项宏伟的计划中,2008~2012五年时间里投入1118亿元用于涉及民生的40类项目建设。在这40类项目中,陕西省民政厅承担的项目占到11类,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20多亿元,建设各类民政项目1万多个。

除了民生预算的重头戏,陕西省民政部门在村监会制度的推行和涉军维稳问题的突破上,也成为全国的典范。岁末年终,打开民政部门的成绩单,您会发现,这是献给三秦大地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民生预算一份满意答卷

12月19日,旬阳县双河区域敬老院开院。隆隆的鞭炮声炸开了冬日的寒意,50位首批入住的五保老人感到格外温暖。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投资610万元大家庭,还将迎来更多空巢老人和五保户老人。

养儿防老的老观念在中国农村根深蒂固,但随着进城农民工队伍的膨胀,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常态,农村养老缺位越发明显。为了解决养老难题,我省民生预算里,推出了县级敬老院全覆盖。按照规划,五年内每个县城新建一所容纳300人以上的敬老院,新建乡镇区域性敬老院175所,改造现有敬老院617所,新增供养床位6.3万张。截至目前,全省投入近10亿元,建成县级敬老院98个,区域性乡镇敬老院126个,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70个,供养标准提高了129%,集中供养率由2006年的7%上升到34.1%。

除了农村养老问题,城乡社区服务和各类社会保障也取得好成绩。按照规划,五年内全面完成城市社区“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建设,到2012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5%以上。截至目前,全省公共财政累计投入9.3亿多元,建成142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7个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在建228个社区服务中心、4个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32个社区示范性室外活动广场;投入6.27亿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218个,在建600个。在社会保障政策优先向民政对象的支持下,以住房保障为突破,灾后恢复重建、农民安居工程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工程全面开花,形成了救灾救助救济的合力。

今年,省政府在“民生八大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实施全民社保、消除贫困、服务生产等十大领域民生工程,将民政单列为一大领域,分为10大项21个类别,计划总投资700多亿元,比“民生八大工程”纳入的项目规模更大。这一制度性创新,将民生问题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从财政体制上解决了对民生问题持续投入的难题。

涉军维稳陕西经验推向全国

复退军人在服现役期间,为国防建设流血流汗,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部队,但复退后就业、生活等现实难题,成为他们继续服务社会的障碍。陕西是革命老区之一,现有各类优抚对象150多万人,重点优抚对象25.34万人。随着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在相互攀比中水涨船高、多发蔓延,民政部门的压力显而易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的涉军维稳难题,陕西省民政厅以优待的办法平衡涉军问题,率先出台对参加三线建设民兵发放养老补贴、对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进行体检、对2011年冬季起应征入伍义务兵家庭提高补助标准等系列配套优待办法。《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我省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参加新农保享受优待的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优待政策的出台,大大缓解了涉军维稳形势,成为社会平衡、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

12月20日,由华阴市双拥办联合劳动服务局举办的大型企业复退军人招聘会上,“自谋职业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新型安置办法,赢得众多复退军人的掌声。来自西安比亚迪汽车公司、西北大学公安处和华山三特索道公司、联通公司等23家企业单位,提供的汽车驾驶、维修、物业管理、机械操作、保安等职业,吸引了120多名复员退伍军人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问题解决了,复退军人的奋斗有了目标,社会矛盾自然大大缓解。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省厅信访窗口接待军队退役人员来省群访56批566人,同比批次下降58.5%,人数下降36.9%;协助省信访局处理涉军群体非访8批1366人,同比批次下降65%,人数下降42%。

特别是《关于我省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参加新农保享受优待的意见》,对未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从今年起,对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完成服役期,年龄满60周岁(含),目前仍为农村村民,且没有享受抚恤定补待遇的军队退役义务兵,在部队每服役一年每月发给6元补助的解决办法。这一优待做法,被民政部借鉴,出台了全国统一的补助政策,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范基层组织突破瓶颈

充实调配民政工作人员5名,在16个乡镇设立了民政办公室,为乡镇配备民政干部48名,并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低保义务监督员制度,选聘义务监督员164名,各种规章制度一律上墙……2009年,针对基层民政工作量日益加大的实际,商南县在民政工作中探索和实践,成为我省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一个优秀缩影,也因此荣获“陕西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称号。

民政事业的发展重心在基层,而民生工程的实施主体也在基层。长期以来,基层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也是本届厅党组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突破的体制性问题。为此,省民政厅通过长时间努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极力促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三个文件的出台实施,在全国首家提出并推开了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我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联动推进,按照有编制、有场所、有经费,办公设备全、规章制度全、文档资料全、信息员队伍全“三有四全”的目标要求,在三年内,已累计新增办公面积4.9万平方米,站均办公面积47平方米,在全省所有乡镇(街办)全部都建立了民政工作站,使规范化建站率达到95%以上。

同时,积极完善人才队伍。共落实行政、事业编制5791个,使每站编内人员加公益性岗位平均达5.1名,并在全省聘请村级民政信息监督员26000多名。有了这些措施的保证,各地乡镇民政工作纷纷实现人员进编制、经费进预算、服务有平台、办事有规范,在确保了基层民政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做事”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基层民政网络体系,为新形势下全面加快民政事业发展、民生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网络支撑。

政策创制始终是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变量,陕西省民政部门善于抢抓政策调整、创新的节点和时机,主动出击,及时跟进,自觉适应,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连续四年,陕西省民政厅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陕西农村报记者刘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烫手山芋”遭遇记 长安邮政局克服困难收存客户零钞

    2011-12-28 13:51阅读

    营销时髦加实用 台历搭上时尚车

    2011-12-21 21:44阅读

    抗生素不是万能 药切忌盲目使用

    2011-12-16 14:39阅读

    警钟常鸣:保险杠碎片让你无处可逃

    2011-12-09 15:20阅读

    西安成功拍卖25处户外广告牌,4660万元收益将全部用于城市建设

    2011-12-01 21:47阅读

    高陵住建局开展城乡整洁大提升活动

    2011-11-22 19:33阅读

    西安一周天气预报(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3日)

    2011-11-07 09:32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