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联动机制是工会异地维权的趋势
近几年,在一些大的劳务输出地,工会组织主动走出去,为职工异地维权已然成为常态。2011年7月发生的“湖北农民工讨薪被打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对这种维权方式的热烈关注。人们在赞扬工会组织积极承担为职工维权责任的同时,也在质疑,当职工在异地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机制究竟应该从哪里启动。
填补空白的异地维权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地,位于安康的白河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大量人员外出务工,这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农民工权益在外被侵害的问题。
“工会组织是职工群众合法利益的保护者,为了能让更多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我们做了许多努力。”白河县工会主席杨建华说,在白河,农民工会员比例占全县会员总数的72%。
为了能给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保障,白河县总工会自2006年起先后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山西太原、河南平顶山等地设立了驻外维权服务站。
据了解,仅山西太原维权服务站,建站两年时间里,就累计受理各类维权案件171起,妥善处理工伤事故113起,为受害人争取经济补偿420多万元,为14名因工死亡者,争取赔偿金350多万元,帮助追回拖欠工资达160多万元。
“有很多人认为工会异地维权是将手伸到了别人碗里。但我觉得异地维权这种机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白河县工会主席梁克昌至今都对他办理的一起异地维权案件记忆犹新。2008年10月,白河县仓上镇裴家村村民丁富学在山西古交陆通煤矿井下作业时,发生塌方事故,致其椎体粉碎性骨折,住院长达两年时间,可有关的赔偿协议却始终没有达成,走投无路之下,丁富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家乡的工会。
考虑到丁富学行动不便,粱克昌带着司法局公职律师前往太原,找到古交市总工会、市劳动局进行协商解决此事,为丁富学讨回了应得的补偿。回想起那次经历,梁克昌十分感慨,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甚至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来维权。加上身在异乡,心里没底,很多人不愿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异地维权受到了农民工的肯定,毕竟在他们看来,“娘家人”为自己维权尽心尽力,也比当地工会更好沟通。
异地维权的尴尬
如果说为农民工办理维权很艰难,那为其在异地维权则是难上加难。“难度大、成本高,遇到恐吓更是家常便饭。”余胜海是白河县玉门村的工会主席,有多次外出为村民维权的经验。“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和家属一起赶过去的,县工会给我们制作了工作证,与当地工会、劳动部门联系会方便一些。”
余胜海说,帮职工维权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出来,难度可想而知。每当遇到对方态度恶劣或是恐吓我和家属的时候,余胜海都会给其讲法律知识,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同时寻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异地维权受到了身在异乡的农民工欢迎,却得不到当地工会的赞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将当地工会组织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一位工会工作人员表示,很多情况下有外地农民工来工会反应情况,他们会按照规定要求其按照流程一步步处理,有些农民工会误认为工会故意拖延,是“地方保护”。而且一旦劳务输出地的工会介入进来,所有人的焦点都会集中在充满话题性的异地维权上。本地工会往往被误认为“不作为”,这对本地工会很不公平。
也有专家表示,异地维权现象反映出劳务输出地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意识在增强,从这个角度讲,这种做法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不依托当地工会组织的维权渠道、资源和经验,开展异地维权,势必影响维权效果,且容易造成维权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应普建联动机制可以看出,劳务输出地工会单方面的异地维权显然不是最优选择,如何在维权的同时利用好当地工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工会联动机制显然更加合适,以输入地工会为主,共同做好异地就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早在2005年,四川省创立的省际工会联动维护农民工权益机制,先后与江苏、广东、福建等省签订工会联动维护农民工权益协议,委托当地工会为四川农民工实施维权,同时承诺担负起以上地区来川农民工的维权责任,由此实现农民工有组织的维权。这其中就包括四川广元市与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合作建立的广元市朝天籍农民工西安维权服务站。
据莲湖区总工会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维权服务站建立于2009年,当时,广元市朝天区有2000多人在莲湖区务工。为了切实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探索和构建联动维权、互助协作的机制,莲湖区总工会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总工会合作,建立了维权服务站。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并且经常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服务站的建立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安定、和谐。除了日常对外来农民工展开各种普法、技能培训以及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帮助等服务外,莲湖区总工会还将这些外来农民工纳入了职工医疗救助系统,并且对这些农民工免征会费。“这种形式是好的,农民工身处异乡,能有当地工会给他们做靠山,免除了他们许多后顾之忧,很受农民工的欢迎。”
虽然联动机制有着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在我省推行的力度并不大,西安市目前也只有朝天籍农民工服务站这一家,但它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已经被很多人认同。关键是如何将它广泛推广,并且建立长效机制,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探索、努力。
陕西工人报记者刘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