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吹暖榆林大地——2011年榆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2011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三大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倡导新风传承文明美德
年初,市文明委命名表彰了全市第二批道德模范20名。“五一”期间,市委、市政府首次向全市30名劳动模范颁发“五一”劳动奖章。组织开展全国和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在各县区、各行业推荐的基础上向省文明办推荐了9名,参与全国和全省的评选活动。组织各县区、各行业干部职工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投票和学习宣传活动,我市段红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道德好少年”荣誉称号,2名同志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道德模范”称号,4名同志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9月20日,市、县区各“窗口”行业开展“文明交通伴我行”志愿服务活动,有3000多名干部职工上街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市民文明守则活动。
今年的书香榆林建设以“践行科学发展、打造书香榆林、推动创新转型、实现富民强市”为主题,开展唱红歌、读经典、学理论等系列活动,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4月,启动全民读书月活动,以“倡导全民读书、共建文明榆林”为主题,开展书香行动、书香建设、书香物化三大类50项活动。加强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等十大阵地建设。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期间,各地普遍都举行文艺晚会、民俗文艺展演、说书大赛、秧歌、戏剧、书画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民间歌舞晚会及纪念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和榆林市国际民歌艺术节。
把“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与开展“做尚德重礼的榆林人”活动相结合,组织各县区、各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和师生积极参与全省“移动杯”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短信征集传递评比活动,开展“共铸诚信、让人民满意”为主题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教育活动;城乡“爱国卫生月”环境集中整治、规范行动;市文明办与商务、药监等部门共同举办以“节约用餐,文明消费”为主题的“榆林市餐桌文明大行动”等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市文明办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完善硬件建设美好家园
宣传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师生积极参与评选推荐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县城活动。通过省文明办推荐的2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和1个全国文明县城,已受到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府谷县城成为全市第一个全国文明县城。
榆林城区在继续加大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力度的同时,又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目前,府谷、靖边已建成省级卫生县城,靖边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并与神木同时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定边、绥德已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继续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样板村为重点,在全市推广帮扶共建活动,推进“十二五”规划中建设农村美好幸福家园的“七到农家”工程的实施,即在农村自来水、电、路、气、住房、互联网、环境等7个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普及乡镇宣传文化站、“农家书屋”、“广电村村通”,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
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政法系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心、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工商系统不断扩展基层消协分会和投诉站,进一步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以提高效率改进作风为重点,在全市各级政府机关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形成“一个窗口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呵护“花朵”托起明天太阳
加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三唱三颂”唱百首红歌活动。组织开展第十八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和春苗网知识竞赛4项活动。启动“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市慈善协会、市关工委、市未成年人保护咨询委员会共向各中小学捐赠图书5万余册。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学雷锋活动月期间,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包括创卫行动、爱心行动、文明行动、书香行动等系列活动。各中小学校还普遍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经常开展环境清扫、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改善未成年人的教育学习环境。从年初开始,全市计划五年投资118亿元,新建、改建163所小学、91所初中、16所高中和244所公办幼儿园(含农村幼儿园)及6所特殊教育学校,逐步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幼儿园的目标,并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创办农村幼儿园,使入学难和留守儿童管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团市委举办“献爱心、伴成长、铸未来”为主题的组织捐赠、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已全部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加强校园保安及周边环境净化工作。公安、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小食品店、流动商贩、餐饮业、无证经营摊点、网吧、书刊音像店等进行了两次集中检查整治,同时继续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帮扶、资助活动。组织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将中央文明办赠送的370台电脑全部转赠给南部6县的46所农村小学和28个贫困乡镇、社区,供未成年人使用。
继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目前,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已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副校长,定期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全市已建成100余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学校,全市关工委队伍已发展到6200余人。
文/本报通讯员王洲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