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张丽萍:应唤回更多民族记忆

2013-03-30 17:13  宝鸡日报  字号:T|T

快到清明节了,当笔者对小外甥说起“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清明节的民俗时,小家伙头一昂,理直气壮地说:“才不是呢!我们同学都说清明节就是扫墓节。”这一句简单的童言,令我惊诧之余,也足够引起我的深思。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脉,而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以无比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根系,才得以绵延传承。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到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要上坟扫墓,追思先人,一脸悲容。寄托哀思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明白,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是丰厚的,绝非仅此一项。

现如今,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日逐渐受到许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说起这些节日的由来及节日习俗,很多人都能娓娓道来。相比之下,清明节就显得“冷清”很多不少人不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多“90后”压根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过半的白领也是只知节日放假却不知节日意义……只有那铺天盖地下跪叩拜的镜头在不断提醒世人,清明节要到了!

事实上,清明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核心内容包括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等,诸多的传统民俗文化中饱含着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和对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在《荆楚岁时记》中,我们看得到“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的记载,这说明了荡秋千是古时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从唐代诗人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中,我们也读得到“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的句子,这画面是古时清明节民间体育活动深入人心的印证;还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初张岱的《扬州清明图》等传世名画,也都将形式多样的清明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清明节的种种民俗文化已经逐渐流失,以至于在很多人心中,清明节只是“扫墓节”。

由此看来,拯救清明文化迫在眉睫,而要传承好这一民俗文化就要促使全民实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集体认同,唤回更多人的民族“记忆”。清明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和情感,努力让它的节日内涵和形式重新丰富起来。就如“端午节不能只剩下粽子,中秋节不能只有月饼”一样,清明节也不能只是挤车去扫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格格窗上的西府

    2013-03-29 11:57阅读

    创新机制自然整合 西安广播电视台挂牌成立

    2013-03-27 14:38阅读

    西安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治污减霾

    2013-03-25 09:53阅读

    退而不休的文化专干

    2013-03-21 12:25阅读

    图书市场 阅读当心文字污染

    2013-03-16 16:07阅读

    持续污染天 防护需当先

    2013-03-12 09:34阅读

    警惕非法集资 快速致富骗人伎俩

    2013-03-07 10: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