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市文明办专稿:西安首个全国文明县城是这样“炼”出来的

2014-03-01 11:32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户县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这是户县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获得的一项“国字号”殊荣,也是西安市首个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户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生活和群众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加强领导、丰富载体、强势推进,形成了“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工作局面。

一、落实“五抓”措施,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

(一)抓目标管理。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把创建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评选文明单位、评模选优的基本内容,纳入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衡量乡镇、部门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创建目标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抓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人大主任、县长、政协主席为组长,14位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7个专项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各部门也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创建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合力齐抓的良好局面。为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抓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包部门包乡镇、乡镇部门领导包片包项目、具体工作人员包创建指标的包抓责任制,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做到重要部署及时落实,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安排;整合纪检委、县委督查室、考评办等督促检查职能,建立“大督查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制定了《户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督查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相关文件,形成了创建工作的新机制。

(四)抓投入保障。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群众急需办的项目,作为突破口,真正做到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累计投资3.43亿元,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资3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建设,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抓宣传发动。以扩大社会影响为目的,扩大宣传半径,在县委中心网站、县电视台、《金户视野》等县属新闻媒体设立“创文明县城,建美好家园”专栏,在户外设置专版,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吸引群众踊跃参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三项教育”,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

(一)加强思想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加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搭建“画乡论坛”、“科学发展大讲堂”等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形式,近年来共举办各类报告会70多场次。以“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活动为统领,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下基层”、“党委书记讲党课”、小板凳讲座演绎大课题等活动,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演讲300多场次。在全县开展了“五个一”读书活动,免费发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系列读本》万余册,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道德教育,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四进”活动,大力推进“旗帜工程”,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农户”、“做尚德重礼的户县人”、感动户县人物和团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三)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用良好的环境培育人。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制度,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组建家长学校200多所。确定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全县所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通过西部助学工程、红凤工程等多种渠道帮助贫困大学生进校园;先后举办青少年书信大赛、征文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校园心理剧展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阳光成长心理辅导站12所,我县东关小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示范点。

三、强化“五项管理”,在优化机制上下功夫

(一)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坚持把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强化巩固措施,建立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以城促乡、城乡联动的运行机制,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组织成立了500多人的环境整治联合执法队伍,对环境秩序和集贸市场进行综合治理。取缔非法占道经营摊点,清除违章建筑,清理积存垃圾、野广告,县城道路整洁畅通,环境优美,面貌焕然一新。

(二)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指路牌,按照“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的要求,狠抓管理,确保安全。对所有司乘人员进行了分期培训,强化了服务意识,端正了服务态度;指派专职工作人员在车站检查和维护秩序,做到乘车下车有序,车辆停靠安全规范;对全县出租车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出租车司机行车规范卡,公布投诉电话,保证营运规范,计价合理;刷新停车标志线,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定点停放,有效遏制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三)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按照“围墙内管严,围墙外管好”的原则,签订文明工地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实行封闭施工、文明施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百家工地行暨县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每年评选文明工地10个,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工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强化娱乐场所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近年来共查处网吧各类违规经营活动500多起,处罚300多起,收缴电脑500多台,遣送未成年人300多人次,对全县音像店和书报亭进行全面清查,收缴淫秽色情光盘4000多张,非法书刊、教材1万多册,集中销毁,有效地遏制了文化娱乐场所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五)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认真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综治工作领导责任书,全面开展“平安户县”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以及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先后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社会治安“创首善、保世园”、移动报警点、警铃入户试点等活动,全县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开展禁毒宣传、扫毒专项活动和交通专项整治活动,社会治安整体稳定。

四、打造“四个亮点”,在文化惠民上下功夫

这次创建活动,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能够积极创新,亮点纷呈。创新动作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乡规民约评议会促进和谐,受到中央关注。针对目前农村一些行政管不着、法律管不好的矛盾纠纷,由村内乡贤、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民间评议组织,对各类问题进行评议。截至目前,乡规民约评议机制已在全县415个村子推广,覆盖率达80%,先后评议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例,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农村文明和谐。这一做法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中宣部舆情信息、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分别作了报道。

(二)全国诗词之乡、鼓舞之乡成功创建,打造亮点品牌。实施诗词楹联“六大工程”,加大创作力度,组织刊发了《联对古今》、《诗词楹联鉴赏》等10部书籍,繁荣了诗词文化,提升了我县的文化软实力。2009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户县为全国“诗词之乡”,使户县成为整个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2010年2月,户县被中华打击乐学会授予全国第一个“鼓舞之乡”,成为户县又一个文化品牌。

(三)新壁画扮靓新农村,荣获全市创新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农民画这个户县特有的文化形式,强化道德教育,弘扬文明新风,在迎宾大道、主要路段及100多个村绘制壁画3万多平方米,成为展示农民画乡创作成果的新窗口,获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创新奖。

(四)文化低保惠及民生,荣获提名奖。以保障弱势文化团体和贫困党员、学生等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采取“建、送、扶、导”的形式,为基层赠送视听设备2000余台;免费赠阅党报党刊2000余份,为贫困学生免费赠送学习读物、致富刊物10000余份(册);扶持建设农民画庄20多个,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县属文化团体办公和活动经费困难的问题,促进了文化共建共享,获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创新提名奖。出台《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拿出100万元设立户县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扶持奖励基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户县农民画和诗词楹联、鼓舞等民间文化艺术进行重点扶持奖励。

五、丰富文化生活,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

这次创建活动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将载体活动贯穿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使广大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一)节日文化主题鲜明、贴近实际。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先后举办了农民画精品展、中日儿童画展,鼓舞大赛、灯展等20多项文化载体活动。结合世园会在西安召开,按照省市文明委的精神要求,相继开展了“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在超市、医院、广场等人口聚集场所设立“文明行为警示牌”、“绿十条宣传牌”,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绿十条”、“文明从不随地吐痰做起”、“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跟我排”等实践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了“讲普通话、用文明语”、“创建文明岗”活动;在广大农村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活动。

(二)业余文化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先后开展了 “全省万人千村农民篮球赛”启动仪式,机关干部“三对三”篮球比赛、户县自乐班大赛,“文化惠民戏曲下乡演出”、大秦正声演唱会、“科学健身,全民健康”暨陕西省国民体质检测三秦行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三)科教文化务实管用,贴近群众。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四进农家”(科技书籍、产业结构、结对帮扶、政策法规进农家)活动,累计下发宣传资料30多万份,举办编织、家政、烹饪、农民画等各类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1.8万人次;组织专业服务队坚持每天为基层群众提供计生、卫生检查等义务服务,受惠群众20万人次。

(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提升品位。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五大创建活动,注重和加强对文明单位的管理,深入基层进行创建指导,分层次对到届和新申报的文明单位进行了培训,2009、2010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19个,县级文明单位42个,创建“省级绿色单位”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将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始终把惠及民生、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载体,扎实创建,走出了一条具有户县特色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创建之路。几年来的创建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领导重视是抓好创建工作的关键。创建文明县城,领导是关键。在创建工作中,县级领导既是领导组织者,又是带头实践者。县委书记陆晓延同志经常深入基层现场解决问题,检查创建进度,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永潮同志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对文明县城创建毫不放松,多次深入污水处理厂、两馆建设场地等现场办公。县人大、政协也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进行视察,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

2、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搞好创建工作的基础。广大群众是文明县城的创建者,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利用新闻媒体和群众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创建观念,形成了人人关注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3、强势整治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创建中,坚持定期组织县四城联创办、市容、建设、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集中开展联合执法,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无证经营等进行了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城市环境脏乱差、市场经营不规范和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城市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4、建章立制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有力保障。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户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实施方案》、《户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任务分解》、《户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督查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文件,并设立创建热线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机制上保障了创建工作进入长效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西安市户县文明办主任 耿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开展卫生消毒和防病知识培训

    2014-02-28 17:08阅读

    市二保多措并举确保“师德教育月”活动取得实效

    2014-02-28 15:06阅读

    西安市开展第二届“中国梦·青年志——寻找身边的好青年”活动

    2014-02-27 18:43阅读

    西安市启智学校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2014-02-27 15:03阅读

    未央区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

    2014-02-26 17:04阅读

    莲湖区教育局传达学习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

    2014-02-25 18:02阅读

    碑林区召开2014年度文明委全体成员会议

    2014-02-24 23: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