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六旬翁为孙女自制识字教材 凤翔一书法爱好者手抄《论语》弘扬传统文化

2017-02-21 20:01  宝鸡日报  字号:T|T

一页页洒金纸古香古色,一行行行书舒展流畅。凤翔县书法爱好者雒应福,用三个月时间抄写经典典籍《论语》《孟子》,共23本4万余字,作为7岁小孙女的识字教材(见右图)。“手抄本是我的心血,孙女读起来也亲切,古典名作可以让她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长大。”雒应福说。

抄写《论语》《孟子》带孙女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赤壁赋》《道德经》《论语》……2月19日,在凤翔县东湖公园的一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雒应福摆在案头的手抄作品。其中,《论语》和《孟子》的手抄本格外引人注目,8本《论语》和15本《孟子》,净重达4公斤。“手抄经典名作是我多年来的心愿,写好后就给小孙女读。”雒应福说,7岁的小孙女雒嘉欣两年前就开始看他写字,没事儿的时候,他常常会一手抱着孙女,一手教她握毛笔写字。现在小孙女上一年级了,雒应福就想教她识字,于是发挥个人书法特长,为她手抄一些启蒙读物。雒应福说,小家伙读得认真,他看在眼里很欣慰。“对联师傅”拨动少年心

文墨生涯五十余载

家庄镇田南村长大,父亲未上过一天学,就把识字学文化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1961年腊月的一天,村里一位老人帮乡亲们写对联,11岁的雒应福站在一旁,看老人饱蘸浓墨,在鲜红纸上笔走龙蛇,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回家以后,便开始临摹学习名家字帖。“初中毕业后,因为喜欢写字,我先后在西安铁路局、政府部门搞了多年文字工作,可以说,我这大半辈子都与毛笔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雒应福感慨地说,退休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经常与书法爱好者交流心得,畅谈写作经验。

阅读后翻译手抄过程异常艰辛

去年,雒应福受书画册页以及历代名家手书作品的启示,开始抄写传统经典著作《论语》和《孟子》。“古人讲,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手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再领悟的过程,只有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精髓,才能使毛笔字更加流畅有意境。”雒应福说,他写每一章的内容前都要将古文进行翻译、理解后才开始动笔。眼睛花了,就戴上老花镜,手握毛笔发抖,就写写停停。他用的本子是将6尺洒金纸,裁剪成

0.46米长、0.35米宽的书页,对折后再用毛笔打上竖行,编上页码,逐句抄写,一本40页,每页可写45字,抄写完成后再装订。“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放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手抄古典名作,既能练习书法,也可以引导孙女学习,我觉得很有意义。”雒应福告诉记者。本报记者米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喜获 2016年西安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优秀单位、 “陕西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2017-02-21 18:02阅读

    长安区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区纪委三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信访维稳工作

    2017-02-21 14:08阅读

    西安探路“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丝路文化成“助推器”

    2017-02-21 16:05阅读

    上海、天津专家来支招 西安浐灞着力落实自贸区建设

    2017-02-20 23:21阅读

    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和西工大翱翔小镇项目开工

    2017-02-20 23:36阅读

    西安机动车限行常态化 随机调查大多数市民表示支持

    2017-02-18 09:09阅读

    西安市启智学校中心组专题学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17-02-17 17: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