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石堰坪村脱贫记

2017-03-21 10:02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姚远

3月15日上午,从汉中驱车一路向北沿城石公路行驶,氵胥水河径流曲折,林间重峦叠嶂,沟深谷狭中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石堰坪村。

该村辖10个村民小组364户1093人,贫困户158户493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6万亩,耕地面积1684亩,九分山水一分田,基础设施薄弱,半数农民都在贫困线以下。

2014年6月,时任市长的王建军同志包抓了这个村的扶贫工作。

强基础 产业发展有门路

产业怎么兴、新居怎么建、人往哪儿搬、钱从哪里来?通过多次深入走访和调研,王建军开出了脱贫良方,即“摸底算账到人户、三年规划到年头、重点项目保收入、大户园区上规模、良种良法提效益、参观培训开眼界、小额贷款到项目、基础设施国家助、移民搬迁相结合、部门帮扶人常驻”的发展思路,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逐层分解落实帮扶任务。

石堰坪村整合财政惠农项目资金,扶持成立了中药材种植、苗木花卉、生猪养殖3个合作社。其中,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吸纳了60户,每户500元作为股金,用5户联保方式,解决农户短期急需周转资金难题。目前,已经发放款项21万元,撬动效果明显,该村逐渐形成了以元胡、猪苓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以七叶树、樱花、石楠为代表的花卉苗木种植,以及牛、羊、猪、土鸡为代表的家庭特色养殖产业群。

“市委王书记经常来我们村上,这里的老百姓都认识他,每次一来,我们就提很多要求,王书记从来不打折扣,都会尽快落实兑现。”提及这些年王建军对村上的帮扶,村支书陈义华难掩感激之情,“我们这个村,不论是从农民家庭收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湑水河畔,公路边上,村委会对面,徽派建筑风格、三栋两层62户异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与之配套建设的13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广场令人惊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宣传以“国是家,孝当先,勤为本”为内容的文化墙让人心情舒畅,深受教育。

生活在窑子沟里的72户263位农民,祖祖辈辈被一条4.6公里长的崎岖泥水山路阻隔,生产生活、产业发展都因为路受到阻碍。

随着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去年6月,市财政局整合资金,打通了全长4.6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行进在这条路上,只见路面宽阔整洁,行洪沟渠配套完善,栽植在路边的梅花、紫薇、石楠、棕树与山水林木相得益彰。据统计,栽植各类经济实用和观赏类花木9000多株,沿线拆除破败设施9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

随行的群众说,路修通了之后,这里产业发展增速很快,开着汽车来游玩、来买山货的人多了。砂石材料运上山来,老百姓房子建得也多了。原来想下山去移民安置点的人,现在也不愿意去了。这条路,也为以后发展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础。

抓示范 能人带动出效益

家住窑子沟半山腰的赖祥牛是王建军的包扶户,以前全家五口挤在三间土坯房里蜗居了30多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原来交通不便,赖祥牛只能小打小闹,从事些养猪养牛养鸡和中药材种植的小买卖。自从路通了之后,他的种养规模不断扩大,还买了两辆农用车搞起了运输,多种经营齐抓,生活发生巨变。

走进赖祥牛家里,宽敞的院场,新盖的两层楼房,楼房两端的圈舍和栅栏里,猪在嗷嗷叫,鸡在悠闲地啄食,院场停放着摩托车、三轮车,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些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如今的赖祥牛,成了创业明星,成了致富能人,有时还要拿钱雇请别人干活。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难掩兴奋和激动。“路通了,儿子在外面搞运输,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这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赖祥牛说。

年轻小伙张亮也是王建军的帮扶户。第一书记、市财政局干部谭颢介绍说,张亮年轻,人勤快,发展思路清晰,是政府分散安置的对象。我们来到张亮家里的时候,他正在公路边的原址上修房,目前三间两层主体基本完工。

“有一次,市委王书记来到我家里,我提出准备建个烘房熏腊肉卖的想法,王书记当即表示肯定。”张亮告诉我们,他们这里搞养殖的人多,肉质好,他想注册个商标,就地取材把猪肉熏制加工,通过真空包装之后进行外销。临别时,笔者与他作了个约定,就是在今年的冬季,能够见到张亮的熏制腊肉,笔者也给帮忙推销。

王建军包扶户唐小东,家里5口人,唐小东因外出务工,没见到本人。但是他家与亲戚联建的一排三层楼房,气宇轩昂,环境干净整洁,室内装修考究,不逊于城里的别墅。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市财政局局长王世强的包扶户林通祥家里,老林最近也去外地打工了。

“发家致富还得要靠自己。”老林的女婿宋素军见到我们快人快语。他说,刚刚建起的新房花了15万元,还向亲戚借债5万多元。他打算今年再搞些种养殖业,留给家里人照顾,自己腾出手来,准备到成都去务工,“尽快把债还上”是今年小宋最大的心愿。

再谋划 发展致富后劲足

按照去年人均纯收入脱贫标准,石堰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250元,贫困户由158户493人下降到14户23人(含五保户4户4人),贫困发生率为2.1%,整村顺利脱贫摘帽。

令人欣慰的数据背后,脱贫攻坚的考题远未完结。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是解决“怎么扶、扶长远”,即使现在脱贫摘帽了,“断奶”之后,脱贫成果怎样巩固?这是各级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

笔者从市财政局印发的《石堰坪村扶贫成效巩固提升规划》中看到,从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村容村貌、素质提升四大类别、在19个具体项目中实现巩固提升。

当前,最为棘手的还是交通问题,规划表首页前两个项目,都跟路有关。

把位于九组鸡冠岩柑橘园的道路拓宽,可以解决寇家嘴120亩柑橘种植和销售难题,实现年产值80万元,同时可以拉动农家乐、呼吸体验营的人气。

再就是把位于十组柑橘园的路面硬化,可以解决老曹庄22户群众500亩柑橘运输问题,实现年产值400万元,并为后期的观光采摘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目前,两条道路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石堰坪新村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房管局即日起严查无证售房 违规开发商将暂停网签

    2017-03-21 17:53阅读

    【宝鸡】见义勇为受表彰所得奖金全捐赠 市养生协会表彰武超和王晓峰两位好青年

    2017-03-20 18:37阅读

    【安康】白河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 47盒被没收

    2017-03-20 12:20阅读

    【安康】“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进校园”启幕

    2017-03-19 14:05阅读

    【宝鸡】爱心企业宴请三百环卫工

    2017-03-17 18:36阅读

    汉中向世界发出春天的邀请

    2017-03-17 12:29阅读

    西安“北斗+”众创空间发布首批微小课题

    2017-03-16 21: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