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 刘西艳 袁欣)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铜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高度关注农村教育,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建浴室、心理咨询室、食堂、供暖、操场等,为教师和住宿学生提供基础需求。宜君县、王益区、耀州区(含新区)先后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和“双高双普”的评估认定。我市通过“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区县达到75%,今年印台区已将“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创建列入区政府年度计划。
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十三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惠及学生17275名;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予以生活补助。2016年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6168万元、补助资金78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全市108所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28152名,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全覆盖,食堂供餐比例由去年同期的49.5%提升至54.2%;2014年—2016年中省下达我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项目学校134所(次),其中,农村项目学校共120所(次)。截至目前,已完工96所,在建24所,累计完成投资24604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8%。
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对全市35个农村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改革,弥补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增加开放式教学时间,倡导探究式学习,激发农村教学点办学活力;实行“大学区制”管理,建立大学区37个,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将省级标准化高中统招计划的50%分配到全市24所乡镇农村初中学校,增加了农村学生升学机会;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投入1.9亿元,先后实施了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65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占比达到64.4%,位居全省前列;认定普惠性幼儿园9所,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宜君县从2013年春季开学起,实施学前三年教育全免费;逐步配齐了农村新建公办幼儿园保教人员,提高了办园水平。
教育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从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6年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金178.70万元,受助学生490名,为5858名困难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31.38万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功能,瞄准精准扶贫目标,让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尽快脱贫致富。2016年短期职业技能培训8134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474人次,精准扶贫培训4283人次。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铜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1个(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12个,建成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2所。
此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启动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25所472套,截至目前,12所已主体完工,13所在建,已完成投资326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4%,已完成建设面积13281平方米,占计划建设面积的70%,按计划今年9月将全部建成。加上2012年-2015年已建成的21所农村中小学470套教师周转房,我市46所永久保留的农村中小学将有教师周转房942套,可以解决1226名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实现永久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全覆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