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零散地包装上市个人集体都获利 凤县双石铺镇陈家湾村巧用“小流转”壮大集体经济
山村的“零散地”如何处置,是一件头疼事。招商引资,人家嫌面积太小,看不上眼;种植作物,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人手不够。这些零零碎碎的“亩亩田”,面临撂荒的尴尬境地。凤县双石铺镇陈家湾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村上将“零散地”归拢、租用,建成大棚,像商场出租柜台一样对外招租,收益归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小流转”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给村民带来实惠,还壮大了集体经济,往后办理一些公共事情再也不用“伸手要”了。
陈家湾村距县城12公里,四面环山,穿村而过的小峪河将其一分为二。这个山村由于地理和文化比较独特,近几年观光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一件棘手的事情,让村干部头疼不已。村级集体经济匮乏,想给村民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具体事情,却无能为力。“伸手要,不如自己造。”村支书高红卫说,他们盯上了村里的零散地,这些闲置土地大多位于通村公路两旁。“以前土地流转,都是大面积的,小面积的几亩几亩流转,没有人插手。这些地面积虽小,但都比较平整。现在青壮年都出去打工,这些地就撂荒,看着很可惜。”村上一班人调研后,决定建设温室大棚。
去年8月,村上从村民手中按照每亩地400元的价钱,进行集中流转。首批流转的八亩地,在县上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建起了五个大棚。每个大棚按照2500元的价格进行出租。消息一出,前来洽谈者众多。经过筛选,陈荟敏拔得头筹,全部租用。这个毕业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的学生信心满满,“半个月时间,种的草莓和花卉就卖了9000元左右。”他说。
村集体有了收入,办一些事情不需要再向上级申请资金了。去年,村上除了用租金搞公益,还建了一个山货销售市场,村民在这里摆摊免收场地费,结果吸引了不少游客,一个国庆节就卖了5万多元山货。本报记者王怀宇石宝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