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全城刮起“非遗旋风” 展示中国工匠精神(2)
后继乏人的老难题正在改善
农耕文明的遗存正在消逝,非遗传承依然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过去,靠一门技艺可以养家糊口。而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手艺只会以更快的速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长武县的社火脸谱,传承人年事已高,但耍社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难以养家糊口,所以很难吸引当地年轻人学艺。”长武县文体局文化股股长刘丹龙告诉记者。不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李红军看到了更多希望,他告诉记者,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正在增强,民俗文化日渐逐渐复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展示活动,正在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活力。
非遗的种子只有根植于孩子们心中,传承的未来才有希望。12日下午,100位来自高新一小的孩子与家长走进北郊觉心堂,在老艺人手把手的带领下学习雕版印刷、面花及皮影制作。当孩子们跟随民间艺术家汪海燕颜料绘出一幅幅花俏的小毛驴、猪八戒、孙悟空、大公鸡时,都被自己的笔下会动的驴皮小人儿打动了,孩子们给皮影装上竹签,跟随古老的音乐,争着在幕布前让皮影动起来,大家纷纷感叹:“我学会制造古代动画片啦!”雕版艺术家谷炜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只有六、七岁,这些非遗项目都需要扎实美术功底,没想到孩子们能独立完成的这么出色。看来,将非遗作为手工兴趣课,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制作或演出过程,比任何讲解或者静态展示都有效果和力度,这是非遗植入下一代心灵的关键。
截至目前,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华县皮影戏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冬天,非遗热给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更多温度。未来,活跃在这座城市的非遗工作者们,将会非遗传承方面花费更多心血与努力,想出更多好点子,让中国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不断根脉。(记者 职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