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年遗嘱公证200多件 还不到逝者的1%(4)
除了传统观念制约
产权等因素也影响遗嘱订立
在国内,遗嘱订立比例仍然偏低。有消息称,目前我国成年人订立遗嘱比例约在千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立遗嘱的比例在八成以上。
与人口自然变动对比,西安每年几百件的公证遗嘱也不多。《2017西安统计年鉴》显示,2014-2016年,全市人口增长呈高出生低死亡,出生人数分别为8.7万、8.8万和10.12万人,死亡人数为4.71、4.78和4.74万人,这样算下来,办理遗嘱公证的不足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石英分析,遗嘱普及度不高,一方面和传统文化影响有关,许多家庭没有立遗嘱的观念和需求,“在传统观念里,子承父业,就像父债子还一样天经地义。这是过去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家庭结构所决定的。一家人住的是祖宅,是家族共有资产,不是个人的,吃饭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财产是共同劳动形成的。”另一方面也和过去私产不足有关,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再分配,不少人觉得无财产可立。
按照中国人传统,子女对父母的财产存在天然期待。这种期待被打破,就可能是引爆争吵之时。据台湾媒体报道,知名作家李敖3月18日辞世,长女李文随后就发布声明,要求看遗嘱并表示会打亲子关系的诉讼争取认祖归宗。
曾接触过多起遗产纠纷的姬英凡说,因为遗产分配而导致母子、兄弟对簿公堂的案例并不鲜见。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各方对财产分配份额的质疑,“子女往往觉得,父母的应该就是我的。有兄弟姐妹的,大家想当然觉得就应该平分,甚至遗嘱本身也可能成为争议的焦点。”
夏秀武表示,除了传统观念和习俗制约,遗嘱能否顺利订立还需要考虑所分配财产产权、遗嘱人条件等现实因素。他说,遗嘱公证要遵从订立者意愿,遗嘱人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意识清楚、表达清晰,不糊涂。同时,遗嘱分配需要考虑权利褫夺因素。另外,遗嘱分配中常见的不动产财产,需要先明确相关产权权利,例如:产权不明的公有产权房、子女或他人出资购买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遗嘱的订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