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专家聚西安探讨城市未来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发展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长期以来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共同体。5月12日及13日,作为第三届丝博会英国馆的官方活动之一,由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国际贸易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曲江新区、DCL伦敦设计中心和西安美术馆承办的“英中城市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西安美术馆开幕。中英两国专家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为两国城市的发展及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献计献策。
在活动中,中英两国专家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同角度,如政策制定、城市实践和学术理论研究以及当今城市构建的重要元素——城市战略和城市品牌等,展开深度研讨和经验分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向嘉宾及观众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与建筑史,他表示,当下中国不仅要追寻古代的记忆,还要留存属于当代的记忆。“西安城中除了钟楼、鼓楼、大小雁塔、城墙,99%的建筑都是1949年以后建造的,我们应将其纳入人类文化遗产项目,这属于人类的经验及重要经历。”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在发言中介绍了城市功能空间,并分析了不同文化所导向的多样城市格局,深入探讨了中国公共城市空间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他认为,西安正在打造音乐之城、艺术之城、雕塑之城、梨园之都,这些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构想,都需要与国际社会进行大量接轨,相互汲取经验。例如打造雕塑之都,西安地面上的雕塑类古迹价值无限珍贵,完全可以建设雕塑博物馆,将那些在外饱受风吹日晒的雕塑古迹集中起来进行妥善保护,也可以邀请名家来建设现代雕塑公园。总之,西安目前最需要的是搭建起国际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及城市品质建设方面的实质性交流。
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参赞Stephem表示,英国有非常多的文化遗产屹立至今,使得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多了很多文化遗产的元素。城市建设是复杂、综合、系统的,需要有创造性,中英两国专家可以相互学习。
嘉宾Geoff Rich通过英国的三个城市工程具体分析了城市建筑如何融合文化遗产这一命题,提供了许多成功案例。嘉宾Nigel Barker-Mills 基于伦敦经验,从为何保护遗产、如何定义遗产、如何管理遗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城市环境下制定文化遗产政策。
前日举行的城市文化遗产工作坊活动,则使专家们在更深层次上对城市的构建进行可以落地化的沟通交流。记者获悉,“英中城市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暨城市文化遗产工作坊”,是中英相关领域在未来城市发展合作的一次深度沟通和交流,也将是双方合作的开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