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赵湾镇着力构建油用牡丹产业新体系
(通讯员 刘家群)近年来,旬阳县赵湾镇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上,在种苗供应、组织保障、技术服务中,不断打造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新体系,在2016年试种的两个村500亩的基础上,2017年又扩大了4个村,落实面积510亩,累计达到1100亩,为产业扶贫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先决条件。
种苗供应严把关。实施了人大监督、乡镇组织、定向供应的种苗生产供应机制,种苗标准抽样,每车次随机抽样3捆,2年生苗木地径0.7cm,苗高(含主干及主根15厘米以上)20cm,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完整,合格率达95%及以上为达标,由监督小组成员(镇人大席及县人大代表)、镇分管领导、送苗人的三签字为种苗供应监督抽样确认清单 ,真真实实确保达标率、成活率,达到栽一株活一株的好效果。
组织保障不落空。今年秋冬建设规模510亩,累计达到1100亩,由4个村抓好落实工作,成立以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产业奖补政策的宣传,激励发展合力。优先安排在生态区位重要、集中连片的区域发展油用牡丹。以流域、区域为单位,整村、整组连片规划,增强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卓远和鸿农两个油用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产等模式,不断尝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实现大户带动连片示范和产业脱贫。
技术服务见实效。邀请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对镇内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村(居)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和种植户、贫困户进行油用牡丹种植技术专题培训,印制通俗易懂的油用牡丹栽培实用技术要点发放给农户,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的种植。9月4日至9日集中对华山、白杨坪、中山3个重点扶贫村分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9月18日在王庄村一组召开油用牡丹栽植现场培训暨观摩会,严格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承包责任制度,分别指派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栽种,从作业设计、地块选择、栽植密度、栽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检查验收全程跟踪服务。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建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