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支部引领 产业支撑 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探访临渭区孝义镇产业扶贫模式

2017-09-26 08:40  渭南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张向辉通讯员王秋萌

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行走在临渭区孝义镇的田间地头,在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声中,光伏发电、林麝养殖、大棚果蔬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即将收获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

孝义镇位于渭河北岸,距离市区25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2.6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主导产业是酥梨,特色产业是甜桃、红薯、芦笋、山药、黄花菜,新兴产业是葡萄、梅子、大棚蔬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6户1449人。

自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后,孝义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致富能人带贫困户、公司带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逐步走上依靠产业、生产致富的康庄大道。

孝联村村民薛新午家中有5口人,因缺技术、资金致贫。现如今,他被吸纳到村里致富能人建设的林麝保育养殖示范基地。“除了在这里干点零活外,我一天能采摘60斤、70斤树叶,基地按一斤一块钱收购,摘4个月能挣8000多元,不出村就多了几份收入,还能照顾上家,以后日子会更好!”

和薛新午一样,孝联村的30户贫困户通过为林麝采摘饲料获得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但在村支部书记岳海水看来,这才刚刚开始。“养殖场现有林麝70只,计划后面再增加40只。林麝养殖的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等尝试成功后,我们就可以大胆采取养殖托管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

把贫困户牢牢拴在林麝养殖的全产业链上,不出村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早日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岳海水和孝北三组组长张吉友等致富能人心里早有规划。下一步,他们计划把贫困户的土地流转过来,种南瓜、栽树木,解决饲料需求增大的问题,贫困户仅种一亩南瓜就能获得2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孝义镇南刘村有5个自然村,有效耕地面积3800亩,主要经济作物是梅子、黄花菜、酥梨等。经过外出学习考察和前期调研摸底,村上决定发展光伏产业,找到了一条新的脱贫路径。

来到南刘村光伏发电站,500块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引人注目。村党支部书记马永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自6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以来,截至9月19日,大概发了3万多度电,平均每天是500度,按这样计算,每年大概收入18万元,每户贫困户可以领到7000元的分红。

南刘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25KW,已经有25户贫困户加入进来,村民刘怀海就是其中之一。“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我家从银行贷到4万元的贴息贷款,加上1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阳光收入’,放以前想都不敢想。”刘怀海激动地说。

这几天什马村党支部书记贾西海十分忙碌。除了村上的日常事务外,继续动员贫困户参与温室大棚种植、加快成立村级企业成为他要抓的头等大事。

谈及脱贫攻坚工作,贾西海娓娓道来:“下一步计划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已有的15个大棚发展起来,种植西红柿、甜瓜、圣女果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大棚进行劳作,每月可挣得1500元的收入。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成立什马村果袋加工厂,通过帮助贫困户争取扶贫资金,鼓励引导他们以入股的方式参与,最终享受分红,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双向共赢。”

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孝义镇党委书记潘彦利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党支部+’精准扶贫模式,不折不扣落实各类扶贫政策,充分发挥致富能人、合作社、企业的带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脱贫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稳定脱贫。”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美国堪萨斯市代表团来安康市访问交流

    2017-09-25 18:00阅读

    铜川市力促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2017-09-24 08:15阅读

    平利:处处打造廉洁文化主题乐园

    2017-09-22 17:06阅读

    产业扶贫挑起铜川脱贫攻坚“大梁”

    2017-09-21 08:10阅读

    渭南市隆重表彰文明行车好司机

    2017-09-19 08:55阅读

    安康20吨“爱心小土豆”被常州人瞬间抢空

    2017-09-17 08:01阅读

    西安长安区六旬老人免费给村里人理发 坚持近两年

    2017-09-14 23: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