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陕西朝元阁遗址出土唐代铭文板瓦

2020-09-28 02:07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9月2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发现,陕西省考古人员对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建筑群进行了发掘和清理。考古发掘证实,它是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筑遗址。

朝元阁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西绣岭第三峰峰顶北端,海拔高度约697米。遗址主体原为唐华清宫南侧骊山禁苑的中心建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邢福来介绍,此次考古发掘证实其为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遗址,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唐代朝元阁利用山顶原有地貌削岩填坡,修整成一座现存高度达6米的夯土高台,以高台为中心布置主体建筑、东西踏道、北廊房、东西廊房、西侧附属廊房五个部分,构成高低起伏、檐牙交错的复杂形制。通过发掘,朝元阁遗址的空间布局、构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得到清晰揭示。

此次考古朝元阁遗址出土了中原罕见的地栿、壁柱等唐代建筑木构件,揭示出诸多特殊的构造做法,为研究盛唐时期的木建筑技术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并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铭文板瓦。主持前两次发掘的唐华清宫考古队队长骆希哲认为:所谓“六官泉”是天宝六载、官窑烧制、用于温泉宫的省称,“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证明朝元阁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开展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营建活动。据唐代正史记载,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唐玄宗诏命房琯充任修宫使,“诏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观”;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阁”。可知朝元阁的营建时间在天宝五载至七载之间。

“唐代的朝元阁主体建筑修建于夯土台基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和地形。在建造过程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木构件以及灰陶砖瓦建造而成,不仅气势恢宏,而且建筑材料十分简朴,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邢福来说,“通过对朝元阁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唐代华清宫建筑的布局以及朝元阁这种大型建筑基址的结构,以及它对后世建筑产生的影响产生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大雁塔脚下藏着西安“最美献血屋” 有空去看看吧

    2020-09-27 11:08阅读

    沣东新城天章大道调蓄池项目顺利完工

    2020-09-25 12:15阅读

    工农联盟扶贫长效机制 让县域扶贫产品不愁销路

    2020-09-24 08:32阅读

    以近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南郑分局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2020-09-22 08:33阅读

    马希良调研“十四运”项目建设及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作

    2020-09-18 20:09阅读

    曲江新区城管执法局开展网络安全周宣传活动

    2020-09-17 16:10阅读

    西安航空基地走入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心声

    2020-09-15 18: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