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铁一中:“乡村体验”教育
创意单位:西安市铁一中
活动范围:高中一、二年级学生
一、产生背景
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正广泛而深入的实施,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西安市铁一中总结共青团工作深刻体会到,以活动育人,既是共青团工作始终赢得青少年学生欢迎和支持的经验所得,更是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作为必修学分,这为我们把团的工作空间拓宽、活动阵地延伸到校外、深入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二、主要做法
1、联系学校,确定地点
城里学生开展乡村体验,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客观情况,一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论开展什么教育活动,都要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二是他们的城里生活条件较好,选择的体验地点不能过于贫穷和落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择结对学生,其家庭条件具有体验的针对性;四是必须赢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这是确保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在这样一个实践理念指导下,我们第一次选择的是一个比较好的乡村中学,选择结对的学生家庭条件也具有一定的体验性。乡村中学的校领导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2、积极宣传,组织报名
体验地点确定以后,开始组织学生报名,这样的活动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兴趣,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参加并坚持下来。学校通过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如实介绍体验地点的实际情况,打消学生的一些顾虑。学生报名后,学校根据考察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身体条件等因素,确定参加体验人员,并且对选派学生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与体验地点的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交往,如何通过自我表现和进步来赢得别人的支持,如何体验才能达到我们活动的目的。
3、学生下乡,体验生活
准备工作做好后,组织学生前往体验地点,开始正式的体验生活。我们要求学生要与体验学校的学生保持一致,一起学习,一起吃住,一起劳动。要求学生坚持写体验日记,将心得感悟随时记录下来。在学校里,既让学生表现出作为城市学生独有的风采和素质,更要虚心请教,去发现乡村同学的闪光点,主动与乡村学生交谈,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在农家,让城市学生与结对学生一道帮助家里干活,减轻家庭负担,不能奢侈浪费,要有礼貌。通过与家人的沟通交流,既能纵向地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能与自己的城市做横向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和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与结对学生的接触和共同学习生活,使城里孩子学习到乡村孩子的朴实无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体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城市生活向往的心情。
三、活动效果
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学生对中国乡村认识更加具体,对中国国情理解更加深入,对自己在校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们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主动性增强了。通过切身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内心潜藏的爱心,品味到生活中的甘苦。学生罗丹在作文中写到:“我平时在家很少干家务,顶多就是在家扫扫地。到这里才发现,许多农村中学生平时在家都是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还要给家禽伴食,农忙季节还要帮父母干农活,有的甚至在假期还要出去打工挣学费。他们真的很辛苦,很勤劳”。学生郭昊宇写到:“农村学生比我们城市学生更团结、更能吃苦。他们放学再晚都是自己回家。而城市中学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就聚满了接学生的小轿车。”学生呼延戎说道:“四海皆兄弟,何必骨肉亲……我一定常回家看看,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缩短城乡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乡村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美好生活、勤奋努力学习。
四、活动启示
这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全面而深入的参与,突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突出了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和直观了解,激发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预期效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