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从很大程度上讲,也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或者说就是一部人类饮食文化的传承演变史。而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表现在烹饪方式和烹饪器具的发明与使用过程中。
上古无烹饪。早期的原始人类在未学会用火之前,对于一切食物,不管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一定都是生食的即生吞活剥,捉住什么吃什么,捡到什么吃什么。后来,人类掌握了用火,学会了做熟食——而用火和熟食终于使人类社会的饮食生活,发生了一次空前的本质性的革命。由于火的恩赐,人类发明了最为原始的烹饪,即火烹。当然,即使在这种最原始的烹饪之中,人类也还是尽可能地使用了一些技巧和智慧:对于肉类食物,人类是直接将其在火焰中烧烤的,而对于一些植物性食物,人们则往往是先在食物的外面裹以泥巴或树叶,然后再投入火堆去烧烤,这后一种方式的使用,不光避免了食物被烤焦或炭化,还进一步使人类享受到了一些最初的简单的美味。
继火烹而起的是石烹法。由于野生兽畜繁衍周期长,人类的狩猎工具原始落后,肉类食物来源有限,逐渐不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必须在食物来源上另辟蹊径。于是,原始农业便应运而生。在农业之初,由于我国先民所栽培的最早作物——谷类颗粒微小,极难像肉类那样直接用火烧烤食用,因此,人类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烹饪方式——石烹法。石烹法在如今陕北人的生活中已基本消失,只是那种将作物颗粒不做加工而食的方法,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偶有使用。
人类饮食生活中一次巨大的突破,是由于陶器制品的出现。火的使用不仅使食物熟化成为可能,而且破天荒地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器具——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由此而进入了一个空前伟大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陶器既可煮熟食物,又可盛饭进食,还能贮存食物。自此,人类的生存方式焕然一新!而由于陶器的出现,新的烹任方法——陶烹法也随之涌现出来了。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同化的复杂过程,人类社会的饮食生活,当然也不能例外。而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正是在这种南北大菜云集高原,许多西洋饮食(面包、啤酒)纷纷被引进高原的今天,我们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许多风味食品也更加大放异彩。
朱合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