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司法局上半年创新助力全市法治化建设(2)
多层次突破 全系统“万众创新”谋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力量不断下沉的过程中,西安市司法局在市局机关“抓重点、解难点、增亮点”的基础上,坚持全系统上下“一盘棋”的总体思路,以上率下,引导各区县司法局树立起了“勇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全面创新思维,培育和打造了许多特色突出、亮点新颖、形式丰富的新举措。
围绕思路创新,新城区司法局积极探索,以“法治课堂”为突破,努力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碑林区司法局创新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莲湖区司法局提出了深入推进“三一六”工作模式的新思路;雁塔区司法局发挥社区法治副主任作用,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新思路;高陵县司法局提出了开展“五大惠民行动”,加快构建“五个全覆盖体系”的工作思路;阎良区司法局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创新、提升上求突破”的工作思路等等,这些新思路、新理念,为加快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举措创新,在西安市司法局的指引下,各区县司法局在抓落实上打造了许多特色和亮点。莲湖区司法局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工作,率先在全市解决了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保障问题,确保了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效性,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正永的充分肯定。灞桥区司法局创新实施的“358”人民调解新模式,得到了《人民日报内参》的重点关注。雁塔区司法局率先在全市开展社区法律副主任工作,率先在全市实行由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开展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聘任管理试点工作,为全市探索了经验。碑林区司法局创新推出“四个一”工作法,开辟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新渠道。未央区司法局提出“菜单式普法”和“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新理念,打造出了全省首个司法吉祥物“未央君”。新城区司法局成立了全市首家“法治课堂”,通过常态化宣法讲法提高基层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阎良区司法局大胆创新,构筑起了“2336”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率先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建设。长安区司法局强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的目标。蓝田县司法局以建设“人文山水蓝田 西安东部新城”为目标,启动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户县司法局率先在所辖镇街全部成立了农村经济合同审核办公室,构建起全覆盖的公证服务网络,围绕“三农”工作积极开展公证法律服务。周至县司法局坚持以“十项举措惠民生,法律服务解民困”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着力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临潼区司法局和高陵县司法局立足渭北工业区“三大组团”发展大局,积极组建法律服务团,富有特色地通过各种法律服务形式护航重点项目建设。各领域比学赶超的干事热情,各层次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彰显了司法行政工作在促进全市法治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多面化开拓 以统筹“五个关键”促提升
深化改革实践的脚步不停歇,法律服务的步履就不止步。勇立全面推进法治西安建设的潮头,西安市司法局确立了下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从问题、需求和导向出发,通过重点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培养全民法治信仰、全面严格公正执法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等“五个关键点”,努力实现法律服务团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全覆盖;实现法律顾问对全市四大班子、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实现法律顾问对全市村、社区全覆盖;实现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在村、社区和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全覆盖;实现特殊人群“四级”监管教育帮扶体系全覆盖,全面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在深入推进“法律服务惠民”行动中,西安市司法局将在下半年以培养全民法治信仰为基础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各项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体系。通过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四级”体系建设为引导,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和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体系、社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社区戒毒实践探索等法律保障领域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立足于服务大局的科学定位,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抓重点、以法治思维定基准、以创新思维增活力,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多维度攻坚和多层次突破中,全系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谋事干事热情还必将在理论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等多个领域协同迈向一个新水平,攀升到一个新高度,开辟出一个新境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