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注电梯安全,我们在行动(下篇)(2)
电梯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
为了保障电梯安全,近年来,我省在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应急救援、监督抽查、老旧电梯评估标准制定、维保工作监管以及地方性规章等方面有重要举措。
2013年、2014年,分别组织对全省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了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活动。2014年、2015年分别在西安组织召开了全省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专题研讨会。为了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我省还组织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一周年”征文活动,在全省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法》知识竞赛活动。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省还组织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针对管理薄弱的“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挂牌督办;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通过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让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同时推动建立维修资金简便使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在建章立制方面,针对解决在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我省制定了《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已进行征求意见阶段,计划于9月初以地方标准发布。计划修订《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电梯责任保险,明确住宅维修资金的使用,加大对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违法违规成本。
为进一步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程序,保障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质量,省局研发了电梯维保管理系统,于2015年7月1日在全省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及外省电梯施工单位在我省设立的电梯维保机构推广使用,并依托该系统建立全省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目前,该系统维保功能运行平稳,96333应急处置功能建设正按计划实施,预计9月底前在全省启用96333应急处置系统。
电梯困人:教你三招
一旦发生电梯困人等紧急情况,首先要按压电梯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警铃:黄色按钮)和报警电话,与小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24小时值班室联系,值班室无人应答时可拨打电梯维保单位电话,或立即拨打“96333”专线电话等待救援。西安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开通“96333”应急救援专线电话,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守接听,提供困人紧急呼救、事故隐患举报投诉等服务。
该中心是一个电梯事故响应和应急救援综合服务平台,承担着全市电梯突发故障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预警响应和组织协调工作,挂牌于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依托“电梯应急指挥系统”及“电梯应急处置系统”两大系统,建立起电梯三级应急救援网络。主要承担三项职责:一是电梯困人故障及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二是电梯故障预警预防和统计分析;三是对电梯生产、使用、维保单位开展电梯安全运行监控、应急救援的技术指导。
监控中心接到警96333后,根据求援人提供的电梯96333标签上七位识别码或地址,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电梯的准确位置、电梯所属物业公司和合同维保单位,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向合同维保单位派发指令,实施快速救援;监控中心依托全市规模较大的55家电梯维保单位在全市设立了196个二级救援站,如果一级响应启动失败,监控中心即刻启动二级响应,派遣离困人电梯最近的二级救援站前往救援;如前二级救援失败,监控中心立即启动三级响应,马上通知119消防战士前往救援。
电梯安全大家要,电梯安全靠大家
全国各地因电梯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强烈关注。电梯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但是客观地讲,在电梯安全方面,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出台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这一标准的颁布预示着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合格标准等都不再是一般的市场行为,而是具有重要的公用事业性质的规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八条之规定,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长期以来电梯维保市场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统一的收费依据(标准),电梯日常维保的收费差距很大,甚至有低价恶性竞争和垄断经营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电梯维保质量。据测算,1台10层/站标准配置的电梯正常维保价格应在500-600元/月,而由于低价恶性竞争的原因其维保价格只能达到200-300元/月,很难保证依照《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中规定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和按有关要求进行电梯维修保养,从而导致电梯带病运行、不坏不修及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建筑开发商对电梯的质量不是终身负责制,往往在房屋交工验收合格后再无需承担质量及安全等任何责任。因此在回迁房、安置房等住宅的电梯采购招标时,对电梯的配置及技术参数等无强制性规定。而国外发达国家则实行终身负责的。
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但也是现在电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少数电梯使用单位(物业服务单位)安全管理意识差,安全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由于许多小区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使用当中存在“基而难用”的现象,按照我省《办法》,以15年为时限,许多电梯都将进入更新、改造期,但是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上却举步维艰。还有一些老小区甚至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梯老旧连配件都找不到,却还在带病运转,这些都是电梯安全的隐患。
综合起来,电梯安全仍有如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部分使用单位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责任不落实。
——多数住宅电梯(安置房、回迁房)电梯配置水平低,故障率、投诉率高。
——少数住宅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外省电梯维保单位跨省作业,流动性大、资源条件差、监管难度大。
为此有关专业人士建议:
(一)电梯的使用年限由厂家制定。电梯的更新、改造、报废由电梯制造单位进行评估,实行厂家终身负责制。
(二)提高电梯制造许可门槛。将曳引系统、门机系统、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主要系统的主要部件生产作为制造许可的必要条件。
(三)提高电梯维保单位的许可门槛。一是注册资金,二是安全保证金,三是电梯维保单位不允许跨省开展电梯维保业务。
(四)建议住建部修订《住宅设计规范》。制订房屋建筑电梯及应急电源配置的最低标准,并将此作为房屋建筑验收主要项目。提高房屋建筑电梯的配置水平和应急电源要求,解决目前住宅小区,特别是城中村住宅小区建设单位有意采购配置低、价格低廉电梯的问题,以及因故突然停电后应急电源能保障电梯的正常使用。
省质监局副局长薛发龙告诉笔者,电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梯安全涉及民生保障,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什么公众和媒体对电梯安全这么关注?因为我们宣传的少、不到位,老百姓对电梯安全知识、电梯安全乘用常识、救援方法不了解;电梯故障或困人等确实给广大群众带来了麻烦和不安全,广大群众对电梯故障或困人等有恐惧和恐慌。因此,借助今年电梯大会战的契机,一定要充分做好电梯安全的宣传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意识,宣传电梯安全知识,普及电梯安全乘用常识,宣传电梯困人后的正确救援方法,减少人为的事故和伤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