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名单的公示通知
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做好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分配给陕西省全国文明家庭5户。陕西省经各市文明委自下而上评选、推荐、公示等程序,向省文明办推荐了候选家庭名单。省文明办根据《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进行了审核,经省文明委研究,拟推荐全月秋家庭、卢效平家庭、曹凯家庭、贺俊花家庭、王玉秀家庭5户作为陕西省参评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现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从公示之日起向省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16年10月13日—2016年10月19日
联系电话:029-85582613,85582606(传真)
电子邮箱:wmb2606@163.com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0号省委综合楼六楼省文明办
邮编:710054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6年10月13日
附:家庭事迹材料
1.全月秋家庭:
全月秋家庭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亭镇。全家3口人,丈夫靳多琳,95596部队一级军士长,女儿靳双馨,西北大学附中高一年级学生。该家庭先后获得“感动军营——空军模范幸福家庭”、“情系国防——三秦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全月秋同志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好军嫂”、“全军最美军嫂”,被授予“巾帼标兵”荣誉称号。靳多琳同志先后被评为“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全军优秀士官”,荣获“航空机务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全月秋靳多琳夫妇婚后,妻子全月秋为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主动将年逾70岁,身患胃病、高血压和严重妇科病的婆婆接到身边悉心照料。婆媳俩在乡村学校一张床上生活5年多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部队官兵。靳多琳扎根基层,矢志精武,先后精通4个专业,取得技术革新成果5项,撰写教学训练用书3部,10余次参与军地风险试飞保障,40余次完成主战机种加改装、重大损伤抢修和演习任务,带出百余名技术骨干,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2次。女儿靳双馨勤奋好学,在小升初全省招考中,被五大名校的铁一中录取。为减轻家庭负担,她又以超过五大名校的中考录取成绩,进入公立的西北大学附中春笋班学习,官兵纷纷称赞靳双馨为“空军娃”争了光。该家庭热心公益,全月秋主动下乡支教、交流,将课改新理念新模式带入农村学校,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在丈夫支持下,全月秋还在互联网上创建了“为蛮拼的点赞”微信订阅号公益平台,促进军人家庭建设发展能力。为来队军嫂和学生家长在节假日举办公益讲座,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军娃”进行义务辅导。作为“军地公益爱心使者”,全月秋还牵线地方企业慰问部队,为军嫂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向患病官兵家庭捐款,生动诠释了军人文明家庭的最能担当奉献,美在大爱情怀。
2.卢效平家庭
卢效平家庭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水口镇下长禄村。卢效平2013年9月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12月入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2016年5月卢效平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11年春,他投资给村上建起8间多功能厅,7间两层村委会办公楼,7间卫生室、超市、村民活动广场、休闲长廊,100户农民住宅小区,并无偿为5户特困户,孤儿户建起新居把钥匙交到他们手上,为村上人红、白、喜事方便,他投资8万元购置了一辆14座面包车接送客人,给村上铺筑水泥路4.5公里,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给村上70岁以上老人发放200元到1000元红包;2014年起,给全村95位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免费就餐卡在村上农家乐刷卡就餐;为村上办起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老党员五保户卢世兴夫妇,两个儿子不幸去世,凄凉度日,他每年给送去3000元生活费,坚持八年,直至两位老人去世。建设新村他无偿出资710多万元。 他夫妻爱国守法,2012年,他为新落成的彬县敬老院捐资50000元,给县上留守妇女儿童捐资20000元,给失独家庭捐资30000元,他出资14万元购回标准校车一辆,捐赠给水口镇中心幼儿园,他给贫困大学生,老党员捐资26.8万元,同时,选择15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他为四川地震灾区、甘肃泥石流灾区捐资18000元,10多年来,他累计为家乡建设新村、建设水口农民住宅小区、为社会公益事业、为“三告别”移民搬迁、公安英烈基金等捐款捐物达2300多万元,他先后被推选为市、县人大代表,市、县劳动模范,省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省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第十届五好文明家庭,全国助人为乐好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3.曹凯家庭
曹凯家庭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一个四世同堂的和美之家,全家44口人,父慈子孝、婆贤媳惠、夫妻恩爱、妯娌和谐、兄弟同心、姐妹团结。今年87岁的曹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日常生活中,他注重用延安精神来教育、影响、感化子女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好表率,当好标杆,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二十多年来,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致力于延安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他坚持走遍全县所有中小学,风雨无阻,诲人不倦,义务演讲延安精神。近年来,为了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曹凯先后召开三次家庭会议,讨论研究在自家院子筹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子女们积极响应,主动捐款,全家先后投资近百万元规划10个展室,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他亲自给观众当讲解员。为了使家庭每个成员保持延安精神作风,曹凯又办起了家庭党员活动室和家风馆。在党员活动室,可以看到党章、入党誓词、曹凯家庭党员活动制度、党员权利与义务、曹凯全家13名党员应遵循的“六个模范”“八个牢记”“八个不要”、家庭党员风采录等。家风馆主要陈列内容有:孝敬父母篇、兄弟姐妹篇、夫妻恩爱篇、妯娌和谐篇、教子方略篇、人际关系篇、助人为乐篇、和睦家庭篇、荣誉展览、家规篇、家训篇、家风篇和家庭座右铭等。弘扬正气,图文并茂。曹凯定期召开家庭党员会和家庭成员家风会,互相交流经验、剖析自我、畅谈心得。在他影响下,子女们人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睦相处。延安精神在曹凯这个革命之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4.贺俊花家庭
贺俊花家庭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孙子外孙,还有小姑外甥。这个大家庭不论是有工作的还是没工作的,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抗震救灾、集资办学、扶贫济困以及村里修桥、建活动室等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10万元之多。每逢寒暑假,她们家都要求孩子们回农村体验生活,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衣物和食品,培养孩子们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行为。家庭成员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全家没有一个抽烟的,没有一个赌博的,更没有违法乱纪吸毒的。为了教育好子女,贺俊花家从1999年开始,自设“家庭奖学金”制度,至今已连续实施了18年。18年来,这项制度影响和激励了三代人、16个小家庭,已形成了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高年级帮低年级、大学生帮小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在“家庭奖学金”制度的影响下,这个家庭形成了“老人示范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孙辈顺受家风,兄弟姐妹竞比家风”的良好氛围。目前,这个大家庭里已有4个研究生、10个本科毕业生、分别在美国、香港、上海、西安、神木等地工作。是当地孝老爱亲典范,教育子女楷模。
5.王玉秀家庭
王玉秀家庭在陕西省安康市,全家共21口人,四世同堂,全国最美家庭。在她退休后第二年,80岁的老母亲不慎摔伤,卧床不起两年多。期间王玉秀悉心照顾卧床的老母亲,同时照顾几个孙子吃饭,从不叫苦喊累。子女们在她的影响下,对外婆也非常孝顺,下班后回家就帮母亲打理家务,给外婆喂饭、洗澡、按摩。2004年丈夫又不幸患脑血栓瘫痪在床。王玉秀怕影响孩子们第二天上班,坚决不让子女夜间照顾。有了王玉秀的大力支持,几个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本人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小女儿杨小翠在市中心医院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省、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小儿媳王晓玲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工作,从一名普通医生逐步成长为业务副院长,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一家两代三人,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在安康传为佳话。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