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阵地 打造艺术精品——走近宝鸡市周礼乐团
都亚敏
去年底,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开放仪式暨2016周原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和海外的50多位考古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当时,宝鸡市周礼乐团表演的《凤仪天下》《乐舞周原》《伯仲让贤》等音乐舞蹈作品惊艳四座,让周礼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总是被伟大的作品所感动,为大型唯美的演出而惊叹,而对其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今天,让我们走近宝鸡市周礼乐团,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故事。
广招贤才出精品
演出水平节节攀升
宝鸡市周礼乐团成立于2009年7月15日,是国内外首家以挖掘、整理、研究、演奏周乐,弘扬周礼文化为主旨的民族管弦乐团。“我们主要根据周地遗留下来的音乐风格,以周文化历史和著名典故创作文艺作品。”乐团负责人说,当时他们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了50多名专业人才,精心编排了《伯仲让贤》《周公祈天》等音乐曲目,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11月12日,应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邀请,周礼乐团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被授予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
2011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乐团演出逐渐减少,人员流失至不足20人。为了将传统文化演绎和传承下去,周礼乐团负责人决定放宽视野、大胆改革。2014年初,乐团在招收演奏人员的同时,开始招聘舞蹈演员,同时重新编排了一些与周文化有关的音乐曲目,还排练了很多电影、电视剧插曲,以及优秀民乐曲子和流行音乐曲目。此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排演了《凤鸣岐山》《千年风雅》等二十多个舞蹈节目。
近年来,周礼乐团注重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在出新品、推精品的同时,不断加快产品开发,提高演出水平。目前,周礼乐团有30余位青年演奏、舞蹈人员,可以演奏编钟、云锣、木琴、二胡、琵琶等三十多种乐器,表演音乐、舞蹈、唱歌、口技、川剧变脸及魔术等多种节目。截至目前,该乐团已成功演出680余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代表宝鸡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之一。
文化融合铸品牌
《石鼓霓裳》惊艳绝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具有包容性,尤其是周、秦、石鼓文化。”周礼乐团负责人说,正因如此,他们在编排作品时,没有仅仅局限于周文化。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活跃夜间文化、发展夜间经济”的号召,去年,周礼乐团在石鼓·太阳市举办“石鼓·青铜之夜音乐会”50多场。恢宏大气的节目、专业一流的表演、精美独特的服饰……市民纷纷拍手叫好。
据介绍,为了办好“石鼓·青铜之夜音乐会”,周礼乐团耗时2个多月,花费3万余元,专程设计排练了新的节目《石鼓霓裳》。在变幻莫测的聚光灯下,伴着大气磅礴的古典音乐,演员们身着精美的青铜样式服装,倾情演绎石鼓故事,惊艳了所有观众。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宝鸡,有着演绎不完的历史故事。周礼乐团也在一步步探索、创新和成长,每一种文化,他们都会精心打磨,量身打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去年以来,周礼乐团先后举办了“秦风古韵,辉煌雍城”——全国秦文化研讨会专场演出、“岐凤朝阳”专场音乐会等30多场专场演出,还受邀举行了“金徽矿业《周礼诗舞音乐会》”等大型庆典演出。“今年,我们不仅要积极参加省、市文化惠民活动,去各县区进行公益演出,还要与国内外文化企业合作,到北京、杭州、南京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进行巡演。”周礼乐团负责人表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周礼乐团不仅要走出宝鸡,走出陕西,更要努力走出国门,将周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