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科技促进精准脱贫 西安市将组建市县乡三级产业生态脱贫团队(3)
开展产业需求贫困户轮训
七成职业农民培训落在贫困村
值得注意的是,全市还将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向391个贫困村倾斜,70%以上任务安排到贫困村,确保贫困县周至县每年认定的持证职业农民不少于300人。
各涉贫区县降低经营规模和收入条件,将年龄轻、文化条件符合、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人员纳入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并结合实际,适当降低贫困人员初级职业农民认定门槛。要将贫困村村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流通服务人才纳入职业农民培育,为贫困村培养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生代职业农民群体。各县区要扎实落实职业农民培育4大环节,充分发挥“四个课堂”作用,满足不同产业的贫困户技术需求。
各区县要支持持证职业农民开展与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原则上,每个中、高级职业农民至少带动5户贫困户,初级职业农民带动3户贫困户,发挥帮带作用。全市要加大县际间职业农民辐射带动,形成精准脱贫带动合力。
针对已成立职业农民协会的县区,区县农业部门要给予职业农民协会项目资金支持,充分调动职业农民协会开展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发挥协会优势,利用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优势,采取技术承包、技物结合、产业托管、产品包销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同时,开展普及性技术培训。各区县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贫困户普及性技术培训力度。要将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到实用技术培训中来,采取“农民需求、专家上门,菜单式服务”的方式,以村为单位,户为单元,以人为对象,因人施策,开展 “定点、定向、订单”式免费培训,将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轮训一遍,确保每户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