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安房企前10出炉 本土房企首次全线失守(3)
淡出、转行、收缩,本土企业在资本面前沉寂
在这两份年度房企排行传出以后,有行业人士是这样感慨的:以前总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现在地头蛇几乎都没了消息。
“缺钱是本土房企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强表示,表面看外埠房企掌握了更充足的货源,其实在地产开发的链条上,资本几乎影响从土地获取、项目周转、产品设计、营销活动以及人才流动等各个环节。他说,销售十强里的万科、融创、恒大、绿地、碧桂园、金地、保利等大多数是上市房企或央企,这些企业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来助其扩张。反观西安本土房企,绝大多数没有上市或上市较晚,扩张步伐受到制约。
有行业人士将本土房企的沉寂归咎于“起步晚,没能早早走出去。”该人士指出,国内房地产市场是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大型企业也多出自于沿海城市。说起天朗、高新、高科、雅荷、荣华等西安一些本土领军者的代表作,过去更容易想到西安东南西北某个区域的系列楼盘。由于早期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的区域特性,本土房企的大量精力和资金被固定在一定范围里,“最近十年,部分企业陆续走出去搞开发,却又赶上了市场调控和变革。”
在西安多家房企供职多年的秦先生告诉记者,城改项目长期占据西安住宅用地的半壁江山,由于城改开发牵涉复杂,外来房企参与较少。在2014、2015年时,由于库存积压和房地产市场下滑,一些参与城改的中小本土房企受市场、资金和产品等影响,项目遭遇困境,想要实现突破的话,也只能引进外援的力量。
秦先生现在所在的公司,就扮演了从大老板向小股东转行的角色。去年他们在西安城东新开的一个综合体项目,引入了沿海一家管理集团参与品牌输出、管理体系和代建业务等,而他们则是拿项目作价入股,然后分成合作红利。
也有业内认为,虽然外来房企声势越来越大,但本地开发商现在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掌握包括土地等大量开发资源,求地若渴的外来开发商要么走收购,要么就得做城改,与其说本地开发商没了消息,倒不是说有些是转行用手里的资源来赚钱。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