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鲜香味醇的葫芦头 汇聚西安祖孙三代厨心(2)
不要在葫芦头里找葫芦
千万不要妄图在葫芦头里找葫芦,因为这是一种以猪大肠和馍为原料烹制的小吃。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本地传统而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传说源于千年前宋朝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
不过在民间,还有一种葫芦头之名来源的说法:药王孙思邈在长安城内吃过煮白肠后,觉得腥味太重,于是给店家授予了祛腥、温中和胃的中草药,并告之用法,还把随身携带的葫芦一并送予店家,后店家依葫芦画瓢,用草药煮肠,果然煮好后汤浓味鲜,香气四溢,肥肠软糯润滑,自此声名大振。店家为表达对孙思邈的感谢,将他的葫芦高悬于门口,并把这道菜肴改名为葫芦头。
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吃时食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数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大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
不管葫芦头名起何处,流传至今,它已成为不少老西安饥肠辘辘时的最佳选择吃一顿味醇汤浓、鲜香可口、馍筋肉嫩、肥而不腻的葫芦头泡馍,抗饥一天完全没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