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实现减材料30.6%(5)
港务区
紧扣优审批、提服务两大主题
政务服务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始终紧扣优审批、提服务两大主题,着力从政府“供给侧”向企业和群众“需求侧”转变,推动“内陆港+自贸区”融合发展。
据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祎介绍,国际港务区聚焦效能提升,全国首创“全城通港”模式。依托中国邮政在西安市内1354个速递易箱柜,让办事群众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最方便的速递易箱柜进行交件和取件,实现国际港务区的政务服务事项全市跨区办理,随时办理。在推进审批改革上,他们在全省首创的“政策兑现进大厅”模式。由行政审批局负责原发改、港口、招商、自贸、财政等部门96项政策的审批兑现,实行“网上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支付周期由原来的平均3个月压缩至平均15个工作日,最快仅用7天。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迅速完成产业优惠政策兑付403笔2342万元,为一大批企业纾困解难。
深化大数据应用,他们在全省首创的“24小时自助信包箱”模式。自主研发24小时自助信包箱新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专利证书,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实现7×24小时自助交件、自助取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理业务实现不见面、零跑路。
着力理念转变,他们在全省首创的“政务楼小二”模式。通过叠加自助终端、24小时自助信包箱及政务服务网,工作人员固定驻点,提供业务咨询、预审受理等多元化服务,实现“不出楼就能办事”,不断延伸的服务体验让企业获得感满满。
优化服务方式,他们在全省率先上线的“帮办代办平台”模式。通过率先开发全省首个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网上平台,组建了一支上下联动的专精尖帮办代办队伍,真正做到服务走进企业群众的心坎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