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原馆长罗西章:文物展览要与时俱进
罗西章老人虽已到耄耋之年,但仍身体健朗、思维清晰,讲起数十年前的往事,他仍能回忆起当时的细节。作为宝鸡文物和考古界的老前辈,这些年来,罗西章一直在思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为当代所用。
罗西章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应与学生结合起来,比如说,将课本中提到的文物排列组合,做专题展出,在老师授课后,带着学生去博物馆看实物。这样,学生可以对知识记忆更深,还可以对文物有感性的认识,并借此影响家长,再由家长影响周围人。
罗西章着重强调,文物展览要和当代社会挂钩,要与时俱进。罗西章说,周秦文物主要展现了当时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古人治国理政的思路和做法。所以,在文物展览中,要充分体现周秦文化的科技水平,比如说罗西章曾挖掘出的西周阳燧,就证明了西周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反射聚焦取火。通过这样的主题展览,不仅可以让宝鸡人对我们的周秦文化更有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
同时,在宝鸡发掘出的许多周秦时期的文物,都体现出周礼的内容。罗西章认为,周礼中“以德慎行”的思想,直到现在仍应该成为人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对我们现在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更可以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博物馆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布展,为文物赋予新的生命,“活”在当代。
最后,罗西章还建议,同一件文物,根据受众兴趣的不同,讲解人员可以准备不同的解说词,从多种角度讲解,比如说,一件文物,面对传统文化爱好者,可以讲它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面对喜欢研究技术的观众,可以讲它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这样做,虽然对讲解人员的要求高了许多,但可以确保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文物、爱上文物。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