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水果“进京记”———“2017”渭南特色果品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本报记者张绚丽通讯员周蓉王梦莎
秋天的北京,云淡风轻,满眼都是难得一见的蓝色,像一个颇有韵味的轻熟女,静雅而恬淡,成熟又充满希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9月19日至20日,“果香渭南,生态果篮”——“2017”渭南特色果品北京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行,我市10个县(市、区)政府领导带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水果品牌企业,往返渭南与北京之间两千多公里,在“京城”来了一次集体亮相,体面地露了一把脸。
精心布展突出特色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首都北京,乃至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世界同类市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介会选在了市场内的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这样一个地理优势,无疑会大大提高渭南水果的知名度。
除了地理优势,在推介会的前几天,工作人员就早早来到了北京开始协调布展。9月18日晚,记者去展会地探访时,各县(市、区)参展企业正忙碌地布展,“一次渭南行,一生水果情”“华山风骨,渭水襟怀”“人文圣地,四季果香”“品牌强果,产业富民”……会场周围的宣传条幅特色明显,主题突出。“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合阳红提”“临渭葡萄”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参展企业的产品包装精美,品牌标识突出,彰显了浓厚的渭南特色。参展的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带来的都是时下刚刚成熟的新鲜特色水果,而且此次参会主要目的不是要卖出多少,而是要让更多的消费者和客商品尝一下,挖掘潜在的客户,做好品牌推广。
会议承办方负责人表示,产品的摆放、宣传展板的位置、主持台灯光强弱、资料PPT播放速度、礼仪人员服饰搭配……所有推介会的流程环节都一再完善和细致,只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渭南水果。
渭南水果为你点赞
19日8时30分,离推介会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已经热闹起来:礼仪小姐一袭漂亮的服装,与浓厚的展位相得益彰;一入门,果香扑鼻,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尝一口刚切好的水果,又脆又甜、口齿留香;展位上标有“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合阳红提”“临渭葡萄”字样的礼盒高高摞起,推介会还没开始,各县(市、区)的展位前就已经人头攒动,品尝的、洽谈的、拍照的,赞誉声不绝于耳,渭南的水果以其优质的口感赢得了参会商的青睐。
“我们经营水果销售已经10多年了,大家比较认可渭南水果。”北京金源恒富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海洋告诉记者:“渭南水果糖分高,品质、卖相、口感也是一年比一年好,特别受北京消费者欢迎,所以销量也比较大。”
“口感很好,以前没吃过,太好吃了!”来自大兴区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负责人安先生边吃边赞,“回去后,我一定要推荐给我的一些合作伙伴。”
政企联手合作共赢
9时整,“2017”渭南特色果品北京推介会正式开始。
本次活动由省果业局和渭南市政府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扩大渭南水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渭南水果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使渭南水果与首都高端市场有效对接,让渭南水果成为京城人民更高品质的餐桌副食。
启动仪式上,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首先致辞,临渭、大荔、合阳、蒲城、白水等县对辖区优势果品产业进行了重点推介。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宣布授予我市“中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向“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合阳红提”颁发了2017“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证书。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佳七有约与渭南市果业管理局签订渭南品牌水果推介宣传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优果联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与澄城县人民政府签订果品销售合作意向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临渭区政府签订临渭葡萄、临渭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合作意向书。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陕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签订果品销售战略合作意向书。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农业部原党组成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渭南市市长李明远,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北京二商集团、首农集团、新发地、一亩田等30多家知名企业和电商平台共300多人出席活动。
把脉问诊借智发展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不但有巨大的果品销售市场,还有着难得的智力优势。
在随后举办的渭南果业品牌创新提升高峰论坛上,市长李明远首先致辞,他表示,渭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西北最优的农业生态区。果业是渭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环境美化的绿色产业。各级各部门坚持把果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作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重点做好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产业化推进工作,做大做强渭南水果品牌,全面加快现代果业强市建设。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为渭南果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给渭南果业转型升级、追赶超越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市,努力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推动渭南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韩振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玉星、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明利等,就渭南果业品牌创新提升分别作主题发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和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作了讲话。
参加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对近年来渭南果业的迅猛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标准栽培、提质增效、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高峰论坛还揭晓了渭南果业宣传语,“果香渭南,生态果篮”“一次渭南行,一生水果情”成为渭南果业今后对外的统一宣传语。
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推介会当天,市委常委、副市长吴蟒成为“大荔冬枣”“蒲城酥梨”“白水苹果”三家渭南特色果品北京旗舰店进行揭牌(授牌)。
这只是我市水果公用区域品牌直营市场遍布全国、进军北京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果业规模不断扩大,水果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典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市出口创汇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的农村特色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372.4万亩,总产量444.8万吨,其中苹果202.9万亩,产量232.6万吨;葡萄面积44.8万亩,产量53.4万吨;梨41.4万亩,产量70万吨;鲜食枣34万亩,产量39.5万吨。全市已通过有机认证果园7万亩,绿色水果认证面积达到105余万亩,水果产值达到130亿元,加上果品贮藏、加工、运输、包装、旅游等相关产业,果业总产值可达16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500元。2016年苹果、梨出口额达12618.8万美元和3882.6万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3.6%和84.6%;果业已经成为我市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美化农村环境的绿色产业。
2016年,我市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全部入围“2016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百强,总价值达到115亿元。我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果品品牌创建示范市”荣誉称号。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果品主销城市设立直销形象店105家,基本覆盖了全国大中城市,拓宽了渭南果品的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了渭南果品的销售。我市的苹果、梨已经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北京推介会上,渭南水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悦口的味道让参会双方不虚此行,部分企业现场与合作方共签订苹果、梨、冬枣、葡萄、猕猴桃、核桃、莲菜、红薯等各类果品和农产品销售意向7.5万吨,金额5.3亿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