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一滴离乡泪今日凝落在塞边
本报记者牛纲雷沛
水生木,木生土……之所以祭出老祖宗的五行理论,是发现了神木之“神迹”。
神木境内,由西向东,红碱淖被称作神湖,神木就是神木,向东有神石,再往东,就是神路——沿黄河一号公路……
不是正说五行吗,怎么绕到路上去了?公路属土,土生金……想要富,先通路……
回头说这神湖,传说是昭君出塞时,回头洒泪而成。
前往红碱淖的路上,作为东道主的榆林同仁热情且自豪地介绍着红碱淖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与凄婉悲壮的传说故事。“红碱淖,又叫‘神湖’,还称‘昭君泪’,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
耳边组长苗姐介绍的声音越来越飘摇,我仿佛“穿越”至尔林兔草原,望向四周只见一队车马缓缓驶来,正当迷茫之时,忽见车队突然驻足,片刻后,马车中传出凄婉琴声,此时天上飞过的大雁鸣叫不止,随后竟一一收翅坠落,马儿此时也不住嘶吼,一时间悲切之感充斥着整片草原。正当惊诧之时,突然耳边传来“红碱淖到了,拿设备下车。”猛一睁眼,原来刚才想着组长的介绍走神了。
背上相机下车,一抬头便看到景区内一座巨型雕塑,不用问必是昭君无疑。从导游口中得知,雕像高18.5米,呈手抱琵琶状,回首凝望,绝世容颜上透着哀伤。据说当时她和亲匈奴时还不到19岁,所以雕像高18.5米。走进景区,眼前的蓝天、白云、沙漠、湖泊、草原风情让人痴迷,乘船驶向湖北区,一路湖水碧波、交相辉映,景色甚是壮观。
大多数人只知有昭君出塞的典故,而不知红碱淖有一种坚贞的水鸟一直陪伴在昭君像左右,它叫作遗瓯,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栖息地,有占全球90%数量达10000多只的遗鸥会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说遗瓯一生只会找一次伴侣,所以数量才如此稀少,也许是鸟通人性,它们选择这里繁育后代,可能是一种守护也是一种信仰。
昭君和亲不仅使边塞的烽火熄灭了近50年,更是促进了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文明的进一步融合,为民族团结作出了伟大贡献,所以来到红碱淖的游客,不要只贪恋这里的美景,更应该缅怀这位奇女子。
除了自然景观,这里还有滑沙、滑草、滑索、沙地越野车、卡丁车、水上飞机、自行车、摩托车等娱乐项目,红碱淖的景色非常值得大家前来观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