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核桃”变身脱贫“黄金果”
10年前,当56岁的徐武玲第一次走进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王莽村,立即被山谷间茂盛的植被、幽香的繁花所吸引。当地高大繁茂的原生核桃树,更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时代我主修林业,对山林有天然的亲近,眼前这片野生核桃林,真是少见的宝贝。”在大城市工作了大半辈子,退休后的徐武玲一直想住进大山体验田园生活。“但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山区群众贫穷的现状,虽然守着这么好的核桃树,乡亲们却依然需要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
由于管理粗放,汉滨区王莽村满山遍野的核桃树,只能产出“个小皮硬”的山核桃,闹饥荒时曾是村民救命的口粮,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米核桃”。谁也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米核桃”,如今会成为助推当地脱贫攻坚的“黄金果”。
“汉滨区独特的水质、气候、海拔高度以及富含硒元素的土质,让‘米核桃’的营养价值远高于一般的山核桃,所以我们尝试将核桃作为汉滨区‘山林经济’脱贫的主导产业,打造山区的‘米核桃’优势品牌。”安康市汉滨区林业局局长杨佑金说。
2010年,汉滨区打响了发展“米核桃”产业的“第一枪”,山核桃种植面积以每年5万亩至7万亩的速度增长,产业脱贫效应持续显现。受林业产业政策的吸引,2012年徐武玲流转了王莽村林地和坡耕地1700余亩,建起了核桃示范产业园,栽种核桃1.8万株,直接带动当地32户贫困户124人务工就业。
王莽村村民徐必周十几岁就外出务工,后因身体原因返回村里。“山区坡地种粮食收成低、品相差,卖不上价,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生活实在困难。”徐必周说。
王莽村发展核桃产业后,徐必周家的土地有了流转收益,本人在园区打工也有了稳定收入。自从学会了养护核桃树的技术,徐必周成了镇上的“核桃林流动服务队”成员,每月固定工资还有2000元,徐必周一家人在2019年脱贫。
随着产业优势持续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投资汉滨区的核桃产业。在叶坪镇桥亭村,安康轩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核桃种植户签订协议,直接上门包收包销,鼓励群众发展核桃种植;在瀛湖镇,安康市瀛天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建设的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可年加工核桃干果2000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核桃1万余亩……
8月下旬,正是核桃成熟待摘的时节。走在汉滨区的山林间,满山遍野的“米核桃”树,绿色果实缀满枝丫。
“现在的‘米核桃’种植管护专业,个大皮薄,‘颜值’提升,油脂丰富,口感香甜。目前汉滨区核桃面积已有58万亩,今年预期产量可突破1万吨。小核桃已经带动了贫困户11800户41547人脱贫致富,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杨佑金自豪地说。目前,通过坚持发展核桃、茶叶、药材等立足于当地生态优势的山林产业,安康市汉滨区已实现林业综合产值40.34亿元。
常年在外经商的阚永富,刚刚决定回到家乡汉滨区,加入“米核桃”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秦岭无闲草,到处都是宝’。依托产业园区与核心技术,依靠家乡人民的勤劳汗水,‘米核桃’一定会成就乡亲们兴旺富足的好日子”。阚永富信心十足地说。薛天张晨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