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警方一举打掉身边电子“密探”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黑盒,却能监听到10米范围内的声音;一个窃听软件,几百元便能从网上轻易购得;小小的汽车干扰器,能让车锁瞬间失灵……这些出现在网络“黑市”中的物品不禁让人担忧:个人隐私安全谁来保护?最近,我市警方重拳出击,向“网络黑市”宣战——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电影《窃听风云》中,将窃听过程演绎得神秘莫测。
不要以为这样的场景只存在于虚幻世界,其实它真实地在我们身边上演。相信许多手机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卖手机窃听软硬件的非法短信突然蹦进我们的手机,兜售这类物品的广告更是在网络上层出不穷。那么,窃听真的能实现吗?如果能实现,个人隐私安全又该如何保护?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
窃听器现身网络“黑市”
今年12月12日,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工商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联合对市区多家电子市场进行了清查,共查获窃听器、电视棒、偷拍机等在内的违禁物品39件。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支队长李岩说,这些违禁品都是商家从网络“黑市”上订购来再在市场上出售的,如果纵容这种行为,将会对个人隐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收缴的违禁物品中,记者看到其中一种名为N9窃听器的物品。它只有火柴盒般大小,并配有一个充电器和一根导线。据技术人员介绍,这种窃听器工作原理很简单,稍微摆弄下,10米范围内的声音便可收入其中。但是,这类产品多为“三无”产品,并没有生产厂家和厂址。记者还了解到,与其类似的违禁物品网络上叫卖的不少,一些手机窃听软件更是被吹得“神乎其神”。
12月20日,记者来到市区几家电子商场暗访,发现以前公然摆在柜台上销售的此类违禁产品已销声匿迹。许多商家表示,知道这东西违法,谁也不会再为几百元铤而走险。
【揭秘】
警惕诱饵防止上当
那么,这些窃听设备真的像吹嘘的那么“神”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络上叫嚣手机窃听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高科技监听设备”输入他人号码进行窃听;还有一种是为手机安装特殊软件来实现窃听;最后一种就是“黑盒子”窃听器。
据专业人士介绍,所谓的“高科技监听设备”的确有,但绝不是网上数百元就能买到的那些蒙人的玩具,而是价格动辄上百万元的专业设备,目前也只是在相关执法部门使用,一般人难以消费得起。更需大家注意的是,出现在网上的那些叫卖信息,多半是不法分子打着“高科技监听设备”的幌子,采用交订金的方式先汇款后发货,而这类信息几乎全是在骗人钱财。
特殊软件安装到手机上实现窃听同样可防,只要大家不要将手机轻易交给陌生人使用,以免手机被植入窃听软件。同时,作为广大手机用户,不点击莫名短信中的网络链接,不下载安装所谓的“防窃听”手机安全软件,也就不会“中招”。而对于“黑盒子”窃听器,相关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我们使用的通信网络是很安全的,这类窃听器窃听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小小的装置不可能无孔不入,如果在其周围安装了屏蔽器,没有了信号,这类“黑盒子”窃听器就成了“聋子”。
【规定】
私自生产销售皆违法
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李昕东告诉记者,为防止窃听、窃照设备滥用乱用,保护公民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信息安全,这些设备的生产、销售以及使用必须经国家公安、安全等部门的审核批准。凡未通过正常渠道销售的窃听设备和未经批准擅自生产、销售的窃听软件,都属于违法产品。我国《刑法》第283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将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既然法律有明确规定,为什么还有人要买窃听器?一些商家私下告诉记者,购买窃听器的人大部分是用于刺探商业情报和情感危机调查,一部分已婚人士用窃听器来调查配偶的不忠行为,为以后提供证据使用。还有个别家长曾购买这类物品,为的是“监视”孩子的日常举动。陕西国文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广琪分析说,此类物品的出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举例来说,即使是夫妻之间的窃听也属于违法行为,以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即便拿上法庭,法院也不会采纳。而窃听器一旦泛滥,将会更加加重人际关系的恶化。
【清查】
打击网络黑市在行动
在一些网络商城里,明目张胆地销售法律明令禁止买卖的产品,如改号软件、汽车信号干扰器、各种偷拍机等,甚至能随意买到他人的身份证、银行卡,如果任其泛滥甚至猖獗,将会危及每一个人的信息安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宣布,从今年11月份开始到明年2月底,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黑市”专项行动,铲除违法网站、群组,封停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使用的通讯号码和网络账号,查办一批涉网违法犯罪案件。
一些法律界人士也提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由于检查管理制度的缺失,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成了这些犯罪行为的推手。对于清除网上犯罪工具叫卖的违法信息,不光要严厉制裁和打击信息发布者,更要对网站的管理者同样进行追责。可喜的是,目前我市公安、工商、文广等部门已联手展开行动,严查网络“黑市”、净化网络环境,让那些利用网络开展违法活动的行为无处遁形。
相关链接
窃听软件传播方式:
1、将木马端生成短信链接,或添加到彩信附件中,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
2、将窃听软件伪装成手机常用软件,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
3、借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手机防窃听,学好这几招:
1、看好手机不离身,目前真正的窃听软件只有接触到手机才能安装。
2、经常查看手机通话清单,看是否有不明记录。
3、他人赠送的手机最好重装系统,以防事先被绑定了“卧底”软件。
4、商务谈判中,关键数据“纸上谈”。
5、陌生人发来的彩信不要轻易点击查看,尤其是带有链接的彩信。
6、手机上网时尽量手动输入网址,避免被木马攻击。
7、手机上的传输端口,如蓝牙、红外、USB等,不用时尽量关闭。
8、一些平时不用的功能最好关掉,并且最好设置成只有机主本人才能使用。
宝鸡日报记者韩晓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