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翻身庄人再翻身
翻身庄,高陵县西北部一个自然村,全村210人。主要从事设施蔬菜、露地菜种植和养殖。
提起翻身庄,要从高陵县2011年初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说起,作为西北地区第一张反映现代农村产权关系的“鱼鳞图”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鱼鳞图”的诞生对翻身庄人有什么意义呢?听听91岁高龄的张志哲老人怎么说。据老人回忆,当年他十几岁的时候,和弟兄四个从商县逃荒到这里,那时的翻身庄还不叫翻身庄。
“初到这儿时,我们是地无半分,房无片瓦,那时可怜得很。土地改革后,我们翻了身,有了土地分了田,生活有了大变化。于是,土改工作组给村里起名‘翻身庄’。村里的人也由原来的20户发展到了现在的65户。如今,土地确权,又让土地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这可是以前咋都想不到的。”对这样的变化,张大爷记忆犹新。
如今,走进翻身庄,宽阔的道路、整洁的村容、宽敞的住房……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自信的笑容。
究其原因,因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伊始,翻身庄65户210人就信心满满地签了字按了手印。
张志哲老人的儿子,翻身庄第二代人张群安,平时主要在泾河工业园区陕汽供货厂家做维修。据他介绍,自从确权登记发了证,手里就像有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在搞经济的时候没有钱,就可以拿着证去抵押贷款了,方便多了,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是有了这样的好政策,让群众以前敢想不敢做、敢做没有钱的问题得到解决。
王秀梅,专业养猪大户。以前,孩子在外,自己在家,因为没钱投入,只能养猪挣些零花钱。通过土地抵押贷款,她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存栏猪有50多头,马上过年了,价钱正好着,就准备赶紧把它们都卖了。
如今,翻身庄人不仅有了“权”,也有了钱,并依托泾河工业园,村里还搞起了运输业、建筑业。“这几年,高陵县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养老、医疗、教育等为内容的民生工程‘十个群覆盖’,让我们翻身庄人再一次翻了身。”岳华村村支书刘兴安的话语里透着激动,“我们全村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能报销,老人还参加新社保,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娃上学也不用交钱了,还免费提供早餐,日子真是越过越美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