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尚德西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9)
重心下移
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是一种灵魂,是一种品格,渗透在我市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市将工作重心下移,全面夯实社区和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利民惠民、实现共建共享。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我市全面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先后完成500余个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900多条背街小巷环境优化工程,建成600个街头小广场。开展“美居行动”,推行创文“7+2”建设模式,即 “七个一”和家长学校、文明市民学校“两校”建设,通过1+5、1+3、1+2传帮带活动,结对带动全市806个社区落实建设任务。同时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从2014年起把社区工作经费从每年3.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15万元专项用于社区文明建设。着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化解“上学难”、“住房难”、“就医难”。
把创文成效向农村延伸,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希望田野、美丽乡村、幸福农家”活动,把中央文明办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整合为“七一两校两会”建设。目前,全市所有农村100%建立村级专职保洁员队伍,完善了“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打造乡规民约评议会工作品牌。全市3000多个农村全部建立此项制度。围绕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乡规民约评议会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农村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文化传承、文明餐桌、美丽乡村建设等实践活动中,为在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路径。
回望2014,我市用一项项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当成“灵魂”来铸造,作为“软实力”来增强,塑造城市集体人格,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在全社会营造“讲诚敬、讲道德”的良好风尚,才能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打好人的素质基础。
“众人拾柴火焰高”,道德建设重在实践,重在养成。当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道德实践中来,充分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时,道德的光芒必将越来越耀眼,行善举、施善意,守道德必将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
尚德西安,破茧化蝶,文明花开,古城耀耀。西安,正日益成为对中外宾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魅力城市,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记者 张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