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处在气源地却年年冬天闹气荒 加气站外排长龙成常事(3)
5燃气公司寻找气源为啥这么难
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未对储气设施存储的天然气实行单独定价,存储的天然气在使用时被当做普通天然气,进入天然气管网供给用户,因此建设储气设施保障天然气供应成为了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动力不足。
来自西北能源监管局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虽然陕西天然气的生产供应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在管网设施建设与开放方面凸显出了供气缺口大、价格偏高等矛盾,已经影响到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表现在:统购统销经营模式阻碍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例如:由于冬季供气缺口大,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自寻气源,并已与中石油达成意向,从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自建支线直接接入本企业的西安配网,增加供气量,但因特许经营权限制,目前无实质性进展。
一些地方政策限制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陕西省个别地市政府出于地方税收等因素考虑,限制本地生产天然气出境。天然气供应管输费占比高,推高用户用气成本。如:中石油长庆油田供西安市非居民门站气价为1.206元/立方米,陕燃长输管网管输费0.441元/立方米,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配气费0.813元/立方米,中间环节管输费共计1.254元/立方米,西安市非居民最终销售气价2.46元/立方米,在最终销售气价中门站价格和管输价格各占50%左右。
这些情况表明,在现行的天然气管输价格定价机制下,实行了单条管线个别定价的方法,并且管输定价成本不透明,造成各管输线路管输价格差异较大,更由于管输环节多,层层收取管输费,推高了最终用户的用气成本,天然气替代常规能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完全体现,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6打破垄断格局解决“气荒”问题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解决“气荒”问题,更多地应该通过体制、机制等顶层政策设计方面的变化,改变天然气生产供应链条中各主体目前的利益格局,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天然气管网设施高效、经济、安全稳定运行,让广大天然气用户特别是人民群众用上气、用好气。
陕西省物价局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要求在冬季用气高峰时段,下游燃气企业和用户可多渠道采购天然气满足调峰保供需要。并结合我省实际,省物价局要求省内储气设施(不含城镇燃气企业自建自用的储气设施)的天然气销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储气设施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并与用气企业单独签订合同,约定气量和价格。
通知指出,在冬季用气高峰时段,下游燃气企业和用户可多渠道采购天然气满足调峰保供需要,如需由省天然气公司长输管道代输,代输的管输价格可在政府定价基础上由供需双方协商下浮。省天然气公司为保障冬季高峰用气采购的调峰用气价格,按照冬季高峰时段有序供气和受益者付费的基本原则,由供用气各方以合同约定等形式协商确定调峰用气具体价格。记者 赵丽莉 陶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