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限行能否常态化 调查结果:支持者逾七成
本月4日和15日,西安先后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同时也对机动车采取了禁限行措施。两轮限行下来,尽管人们对通知发布流程等一些细节还存有微词,但一个直观的感觉是不堵车了,路好走了!限行无意间似乎成了缓堵“利器”。那么,能否将限行常态化?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数据二次限行后,早高峰流量下降三成
据2015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本月15日6时起,西安市第二次启动了机动车限行20%的应急响应措施。通过对15日—18日连续4天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限行前下降约17.5%。以11月18日限行尾号3和8的汽车为例,全市尾号为3和8的汽车约54.29万辆(不含公交、出租、特种车辆等未限行车辆),按照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测算模型测算,当天这些车被限行后,机动车4项主要污染物每天排放量减少约148吨。也就是15日—18日限行期间,西安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减少约590吨。据交警部门统计,首次限行后西安机动车流量下降了37%,二次限行后,早高峰流量下降三成。
同时,限行20%车辆后车流加快,更减少了过去因拥堵造成的无谓尾气排放,实际达到减少尾气排放效果要远远超过20%。无意间,限行还成了缓堵“利器”,以往每年困扰西安交警和市民的冬季拥堵问题,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解决办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