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五年:让一城山水更美 让一城人更享民生福祉(2)
决策 着眼长远绘制城市发展路线图
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如何在发展中坚持本我,实现跨越发展和永续发展?这需要审慎思考,更需要精准发力。如此看来,五项重点工作不仅是西安在时代洪流中的历史担当,也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全面提升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文化高度,改善民生福祉的清晰路线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工业经济不大不强,是制约西安经济发展的短板。为了打破掣肘,2012年市委、市政府着眼加快工业发展,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经过充分论证,提出了在渭河以北区域“规划建设渭北工业区、突破工业短板”的战略构思,并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2012年8月,渭北工业区正式成立,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渭北工业区,正是我市破解工业短板的重要举措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和渭北工业区一起焕发出新生命的,还有沉睡了上千年的汉长安城遗址。这里曾迈出了万里丝绸之路的第一步,也开始将汉文化播及世界。汉长安城遗址是历史留给西安的珍贵记忆,也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展示好这一重大历史文化遗存,是西安为所有炎黄子孙守护好文化根脉的神圣使命。还是在2012年8月,《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正式通过,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
历史赋予了西安太多,而在西安的城市史中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水”一度成为古书典籍中的故事。如何让“八水”重新成为当代西安人身边的美景?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通过“八水润西安”工程,再次将水和城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实施水系治理、引水进城、河湖连通工程,实现“库连河、河连渠、渠连湖”的新盛景,誓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
八水润城,云横秦岭。秦岭是西安的绿色长廊和生态屏障,也被誉为国家的中央公园,他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大自然对西安的慷慨馈赠。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正是这一举措进一步挖掘了秦岭北麓旅游资源,打造秦岭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展示大秦岭之美。
西安地处中国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具备通达的先天优势。但现代西安的发展,需要新的时空。为此,西安通过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以公路路网、公交都市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超前谋划西安未来大交通格局,统筹好铁路、公路、航空、轨道综合交通体系,形成相互衔接、功能完善的大交通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