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五年:让一城山水更美 让一城人更享民生福祉(3)
推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谋定而后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让五项重点工作掷地有声,是对魄力、智慧与执行力的挑战。
2013年,西安开创性地为一座山立法,颁布实施《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配套诸多约束性规划,同时制定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编制《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使秦岭生态保护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回望过去五年的努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这座我们的“父亲山”,正以绿意盎然的姿态,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一边做保护一边谋发展。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西安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基地,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渭北工业区作为西安“一轴双城”战略的重要支撑,正在成为一座配套完备、宜业宜居、生态环保的绿色生态新城,成为品质西安建设的新亮点。
在保护和利用汉长安城遗址上,西安一直坚持“兵马未动、规划先行”的原则。2012年8月,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之后短短三个月内,汉长安城遗址上9个村共3380户群众、1.5万人为了申遗梦舍小家为大家。2014年6月22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正式被标注在《世界遗产名录》上,曾为之付出的西安市民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今年来渭河西安段、黑河平原段、灞河上游蓝田段完成全部堤防建设,西安提前完成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作,截至2015年6月,新增生态水面955亩,使河成为城市东部真正的城中河,为沿岸数十万市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八湖十湿地”陆续对市民开放,“八水润城”一天天由愿景变成现实。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盛唐时期,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有达150米的惊人宽度。历史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交通,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先导。刚刚通车的地铁三号线,作为国家已批复西安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长度最长的一条,一通车就用它的存在实实在在说明了便捷的城市交通给老百姓带来的生活便利。按照加快建设要求,2016年西安地铁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确保三号线准时通车的情况下,四号线于年底开始安装装修,五号线一期及一号线二期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六号线一期、二期及临潼线全面开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