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的前世今生:7条秦蜀古道三分之二在陕(2)
为秦蜀古道正名
总长三分之二在陕西境内
秦蜀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重要交通线路,是古代秦蜀相通之路,也是最早形成的文化线路,古道不仅连接起陕西关中平原与四川成都平原,也是古代黄河流域文明与长江流域文明交融的文化通道。
经过5年田野调查,秦蜀古道线性文化遗产项目团队确定了秦蜀古道七条道路的分布——子午道、傥(tǎng)骆道、褒斜道、故道四条线路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后会集于汉中地区。在此处,道路名称与路线数量发生改变,以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道路延伸向古代巴蜀地区。其中,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等道路的全线路分布在陕西境内,故道绝大部分线路在陕西,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的起始线路也分布在陕西。
秦蜀古道总长4000余公里,绝大部分区域在陕西省,比例占线路总长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则分布在四川省、甘肃省和重庆市。陕西不仅是秦蜀古道的起点,而且全部的七条道路在陕西均有分布。
故道金牛道与老川陕公路、宝成线有八九成的高度重合
史有记载“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古人是怎么在险峻的秦岭中开凿出这些古道的呢?
古道遗迹地理空间分布特点是多沿水分布,堪称中国古代穿越河流与溪水最多的道路。沿途不仅跨越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经过大的河流有渭河、嘉陵江、汉江等。粗略统计,仅仅古道主干线穿行的河流中,在陕西就有不少于45条有名有姓的小河。
这种地理环境对于一条古道路而言,在古时修建的难度可想而知。秦蜀古道中,栈道占了线路总长的三分之一,古人就地取材用秦岭木材修建栈道。在古代工匠地位较低,对道路修建很少有历史记载,所以如何选线修建目前无从得知。但赵静团队惊奇发现,老川陕公路和宝成线跟秦蜀古道中的故道和金牛道有八九成的高度重合,在惊叹古人智慧的同时,赵静也由衷地发出“古人给今人指出了一条道”的感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