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落户还要提交档案 西安应出台政策杜绝“户口空挂”(3)
西安应学习天津的“补丁政策”
“人才大战中天津的补丁政策的做法就特别好。西安户籍和人才新政中应当立马学习天津的做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出台政策。”昨日,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指出,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既然探索出问题了不要紧,就应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补救。”
针对2017年以来西安户籍和人才新政持续升温,早在今年3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宝通就曾发出预警——西安新政应当以“问题导向”思维进行及时补救。数据表明,自2017年以来,新落户西安的人员达65万余人,而借助新政升级,少数人将户口新迁转至西安,但实际上他们仍在外地城市工作、生活,形成一种借助政策漏洞“挂空挡”现象。张宝通剖析认为,尽管这是非常少的一些人,但不排除他们未来几年甚至以后会有这些动机:买房、买车甚至让孩子上学参加高考等动机,当下,他们没有在西安工作生活或者学习,短期而言的确是没有给西安做出相应贡献。但从长远看,作为具有西安户口的市民,无论何时只要他们再回到西安,哪怕是买房、买车或者让孩子上学,就要在西安消费、生活甚至就业,也会给西安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落户将西安作为其子女高考的跳板,也就是‘高考移民’,这一现象应该及时出台政策查补漏洞。”张宝通表示,城市发展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按照出现的“问题导向”原则及时采取“补丁政策”,及时跟进相关政策和措施。
“西安系列新政应当学习天津的‘补丁政策’精神,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出台相应措施。”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梅红副教授观点与张宝通不谋而合。“趋利避害是人的正常反应,无论他们落户西安买房、买车甚至为了孩子上学,这些动机也是属于很正常的选择。”梅红剖析说,落户西安、促进西安人口按计划增长,按目前政策规划来看是好事情,但在系列新政实施中必须谨防一点,就是“防止一些只利用政策红利却不给西安发展作贡献的情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