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央视镜头 感受西安的巨大变化(4)
镜头4
深居内陆联通世界
西安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1958年,宝成铁路投入运营,成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时隔60年之后,2017年西成高铁建成通车,为蜀道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如今,宝成铁路主要承担货运职能,西成高铁则负责客运,两条铁路将千年蜀道变为通途,在西部形成了一日经济圈。
汽笛悠扬,车轮铿锵。德国的厨具、比利时的汽车、东南亚的小吃、西安产的液晶显示屏、泾阳茯茶、石油探井设备、汽车变速箱……品类繁多的生活生产用品通过中欧班列,实现了快速运输。陕西乃至周边城市的群众也因此能够买全球、卖全球、享全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3年11月28号,西安港始发首趟西安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班列,近6年来,“长安号”中欧班列每天都在刷新记录。从1条线路增加到12条线路,从平均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四五列,运送的货物也遍布“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陕西的对外贸易从此不再单纯依靠东南沿海地区。
西安港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港口,现在平均每天有超过5200吨货物搭乘“长安号”中欧班列从这里始发,一路向西运抵亚欧大陆。而今年上半年,从西安发出的中欧班列达到了846列,重载率和实载开行量居全国第一。现在,西安已经成为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中线路最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