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员第伍伯昌与柯家寨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人习仲勋、马明芳秘密来到西安市未央区天禄村的柯家寨(天禄村的一个自然村),和住在这里的地下党员吉午中夫妇、第伍伯昌等一起研究开展情报工作,掩护进步青年赴延安,为延安传递出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天禄村,这个当时不足百人的小村庄,留下了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而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时期的天禄阁小学情报站原领导人,离休干部吉午中回忆说:“1945年春,组织上通知他:速回西安,特务要捕石凯夫和第伍伯昌(因捕人名单上有他们的名字)。待他星夜赶回西安后,组织上已用汽车把他们从西安和宝鸡送往延安了。后来,石凯夫留在延安工作,第伍伯昌去延安见到了老战友习仲勋,临走时习仲勋送他一匹大白马和路费,让通讯员把第伍伯昌护送出敌封锁线,让其继续做好他的拉毛驴送面的秘密工作。”
第伍伯昌(又名第伍正德)生于旬邑县德洛村,祖籍山东。家庭贫苦。少年时入私塾读书,习尚武术喜欢拳击。当时渭北兵荒马乱,饥民遍地,地方恶势力趁火打劫。这时旬邑的共产党员许才升,在当地积极发展革命力量,组织农民抗恶抗税,第伍伯昌踊跃参加许才升在旬邑创办的平民夜校,并第一个入党(旬邑县第一个农民党员),担任魏洛党支部书记及张洪区农民协会主席。西北反帝国主义同盟军在山甲原改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特支派第伍伯昌代表旬邑党组织前往祝贺并给游击队授旗。
旬邑惨案发生后,七位地下党员遇难,第伍伯昌、程双印领导的游击队和叛徒刘兴汉所率领的民团进行了一场大拼斗,因力量悬殊被逼退到老爷庙,负伤多处的第伍伯昌掩护少数队员奔赴北山,最后他自己躲入了老爷庙大殿里的天花板上得以生还。后来,他独自一人赶到北山的石门山区和程双印等游击队配合陕甘红军,为建立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根据地继续战斗。
1923年,关中地区连遭三年大旱,颗粒未收,饿死饥民随处可见,这时中共陕西省委派陈云樵等同志,赴三原武字区等地组建灾民自救军,实行抗粮抗霸、惩办反动地主豪绅。这时第伍伯昌从旬邑率游击队近百人,根据省委指示,设立各种组织,陈云樵为司令,黄子文为政委,政治部有习仲勋、第伍伯昌等同志,并筹建苏维埃政府,黄子文为主席,第伍伯昌为副主席。当地有名的恶霸与宜君县县长都是被他处决的。后灾民自救军改名为渭北游击队,陈云樵回忆这段革命斗争时说:“第伍伯昌打仗非常勇敢,真是一个英雄,值得佩服”。武字区的革命斗争,第伍伯昌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这场斗争在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叛徒刘遂儿的告密下,黄子文等同志遇难,第伍伯昌所率领的旬邑同志也被打散了。
渭北革命失败,他独身来到未央宫乡柯家寨(现改名为天禄村)柯老九家,后移居自己盖的小炮楼中,这时巧逢延安派来西安搞情报工作的吉午中夫妇二人,经过多次交谈了解他的情况,第伍伯昌便开始了他拉毛驴送面给“八办”的秘密工作。由于第伍伯昌长期从事地下斗争,出生入死,积劳成疾,肝病复发,在解放军向西安大进军的炮声中,病逝于柯家寨。
第伍伯昌是否还有后代?其后代是否还住在柯家寨?带着侥幸心理,7月27日,笔者辗转来到该村寻访,几经询问,在一位好心老人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第伍伯昌的原住处。现家庭是第伍伯昌二儿子第伍勤(已去世)的家。其妻叫惠春贤,80岁;其女第伍巧云,59岁,丈夫叫张玉光,是上门女婿。
惠春贤老人说,第伍伯昌在柯家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第伍金芳,解放前,是西安城里一小学教师,在城里住,未成家。
她1949年4月嫁给第伍伯昌二儿子第伍勤,到这里不久,第伍伯昌就去世了,她常常听丈夫说起父亲的家世和从事地下党活动的一些情况。抗战时期,第伍伯昌从旬邑来到柯家寨,先在柯老九家住了几天,为了不暴露目标,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在村中(即现在住址)选了一块稍偏的地方,盖了—座土炮楼,楼上搭建了小茅草屋,实际是瞭望哨。楼下是土窑洞。习仲勋、马明芳、吉午中夫妇及其他地下党秘密开会,接头、收集情报等都在这里,窑洞实际上是我地下党一处秘密联络点。
惠春贤老人还说,在窑洞不远处当时挖了一口井,井里还挖了地窖,表面上是储存红薯,实际里面存放着党的机密文件、情报等。窑洞直到文革才被拆除,井也填了。
第伍伯昌的孙女第伍巧云说,文革中,村里有人说,其爷爷不是地下党,是国民党特务,是给国民党传递情报的。为此,她在西安市五十中上学,被取消了大串联的资格。为了证明其爷爷的清白,她先后给胡耀邦、习仲勋及吉午中(时任省政协主席)写信。后都收到了他们的回信,答复是让地方处理。三位领导在文革中相继受到冲击、迫害,她心里害怕,后将信件及爷爷遗物全部烧毁,未留下任何遗物。
(文/郑富林)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