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香格里拉的来历介绍(2)
在这里,意外遇见来自天津规划局的女处长。她是摄影爱好者,一身户外打扮,相机也很专业。她说她打车去了古城,就二三里地,并让我们欣赏了她在香格里拉古城拍的照片。她说,出租车司机让她一个人不要上山,她上来后没敢进庙。遇见我们,一同进庙拜谒。
一阵叮当的脆音,在寂静的山巅格外响亮。我循声找到了屋顶的铃铛,听到了来自极乐世界的信息。
下山时,我们邂逅了一个小男生,红红的脸,穿着藏服。我问他多大了,他说11岁了。我问他上学没有,他说没有。我再问他为什么时,他很平静地回答—因为我当和尚了!
我的心,被沉重的一击!一个多聪明的下男孩,因为出家,没有上学。他的命运将如何呢?
正在我沉思默想的时刻,他的师父,一个老和尚走上来了,大约50岁。我给老师父照了像,并和老师父小和尚合了影。
看着一老一少,走在夕阳下,消失在白塔和庙宇间。
人生就是如此,有些选择是我们自己的,有些选择是命定的,我们只能在宿命和自主间求得生存。期间的悲喜甘苦,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品味。
下山后,天已黑。我们步行去古城消遣。
原来,从山上看到的一个塔型建筑,是大剧院。州政府大楼已经躺在夜幕里沉睡了。
太冷了,手也难伸出来。为了免于饥寒交迫,我们决定先吃饭。
在靠近古城的一个小店,我们吃牦牛肉火锅,才50元。吃着滚烫的火锅,香喷喷的牛肉,各种杂菜,半生的米饭,烤着火炉,我简直就是着高原上的藏族了。
看到两个藏民在旁边吃的有滋有味,我上去聊天。他们是甥舅关系,男孩瘦高,今年18岁了,没有上过学。今年参加了政府的一个培训,算是扫了盲。
我为眼前这个青年的人生而感叹!已经解放62年了,我们国家还有健康的青年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这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个悲剧。
一群来刚刚来自束河古镇的青年男女,也进来用餐。老板夫妇热情招呼,他们那个座位没有火炉,只是一个燃气灶。寒冷中,伸手过来烤火。
我们要了一瓶青稞酒,感受到了酒精驱寒的威力,也在肠搅叫起了阵阵暖流。
夜晚的香格里拉,到处是歌声。没有多少人在街上走。四方楼前,男男女女,在歌声中起舞。歌剧院大门里,一群藏服男女,围着一堆篝火,转圈舞蹈。
漫步在酒吧和歌舞的夜色街头,高原古城的韵味犹如青稞酒般浓烈、厚重。
回到宾馆,拥着厚被,我竟然在寒冷中冲了澡,香甜的进入梦乡。
半夜三点醒来,写了《偶遇在香艳丽江》游记。
凌晨五时,再入梦乡。
三、 普达措国家公园
早晨7点钟吃过团餐,七点半在黎明时分出发普达措国家公园。
车行不远,达到一个服务站,大家在此租防寒服买氧气。防寒服40元一件,勇气60元一筒。南买了筒氧气。扎西很耐心地教大家勇气的吸法。一种进入高原的紧张弥漫开来。
扎西开玩笑说,呼吸主要还是靠自主呼吸,要是真有高原反应三五罐不够,特别严重的得送医院。我在桂林买了羽绒服,呼吸正常,没有破费。
即将进入普达措,感觉寒气逼人,牦牛的背上落了一层霜。我用发微波道:普达措国家公园,秋色缤纷,牦牛闲步,空气清爽,寒气逼人。
进入竟景区,先点人数,导游发过门票,进入大厅再入园。
入口拥挤不堪,几个导游站在高处,拿着旗帜挥动,高喊。后来大厅挤满了人,无法前行,犹如春运挤火车般。游客冤声不断,警察、导游手忙脚乱。
10分钟后,终于在人流的挟裹下通过入口,进入景区,坐汽车游览。
在一个景点停5分钟供游客拍照。我拍了一个藏族女工作人员,不收费。
车子前行,路很窄,单车道,有车过来,我们靠边停车等候。很快进入属都湖景区。
早晨9点多光景,旭日下湖光山色和游人,构成这个三江并流地域最美妙的风景。
沿着结霜的路面,走过原始森林,在湖天一色中,呼吸着清新的令人迷醉的空气。游人排成一对,达着伞,穿着租来的红色蓝色鲜艳的羽绒服,提着氧气瓶,背着照象机,成为一道风景线。
自己拍照,请人帮忙拍照,瞬间人和人的距离拉近,没有都市那种步步设防的自我封闭,呈现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襟。
有一对从四川来的夫妇,穿黄衣,在照相。我给那长发高鼻的妻照了,他们请我给他们合影,我照了人靠边的风光照,他们用的是负片,我让他们看了我机子的效果。
步行在湖光潋滟的木板回廊,我找到了曾经的卡纳斯湖的感觉。都是高原湖泊,同样的原始森林,不同的是卡纳斯湖水深湖大,传说有水怪出没,属都湖较浅,湖中洲多草黄。
一路排来,走完湖边7里走廊,饱揽风景美色,略微有点气喘,算不上有高原反应。
看看落单,已经十一点多,怕误了十二点半的集中时间,快步追赶。
很快来到碧踏海。导游讲过,这里的海,是高原湖,当地人把湖称为海子。这个湖比属都湖大,水深,有游船。周围的山和秋树倒影入湖,风光无限。可惜,旭日不再,游客体力和注意力都不如从前,还要赶时间,只能走马观花一番。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