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幸福吗?西安市老年人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银发浪潮迅速袭来,整个社会正在经历“养老之痒”。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到2025年突破3亿,2055年前后达到峰值4.87亿。
更为紧迫的是,目前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空巢”家庭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养老已经成为背负在各方身上的巨大“鸭梨”。
如何避免老无所依,也是近年热门的公共话题。例如,该建立怎样的养老模式,国家、社会、家庭怎样合理分工,该如何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如何让一直在苦苦支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避免继续倾颓,如何弥补日渐增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还有那些尚未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的农民、流动人口、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养老问题……
刨除宏观政策的制定,具体操作上更是千头万绪。完备意义上的养老体系,不但要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还要尽可能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毕竟,关爱老人不只是让他们有吃有住实现“温饱”,还要在精神照料等方面实现“小康”。显然,这些都不是过几个热闹的重阳节就能解决的。
此外,对个人而言,“百善孝为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孝道融入生活中的点滴。重阳节,每到这个节日来临,不少人总会升腾起一种感恩的情愫,暗暗告诫自己要孝敬父母,可在平时,做的就明显不够,特别是工作之后,整天忙于工作、工于应酬,却冷落了父母,连打个电话都成了勉强而为之事,所以,很多人直到难以挽回那一刻才发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总之,孝道贵在行中孝,贵在持之以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提高个
人素质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数据显示,2010年陕西老年人口已超450万,到2020年陕西老年人口将达到690万,全省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养老等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幸福感指数”被提出,并被用来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的今天,我们不由得要问一句:爸爸妈妈你们幸福吗?
老年人餐厅难寻觅
“现在请老人在外面吃饭,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餐馆挺多,但是没有一家专门为老年人开办的餐馆。”家住西安潘家村小区的宋先生准备在11月份为母亲过六十大寿,考虑了不少庆祝方式之后,宋先生还是觉得最大的孝敬莫过于老人身体健康,最后决定找家适合老年人的餐馆,请母亲好好吃一顿。结果,寻找了几天宋先生才发现,自己在上海碰见过这种专门服务老年人的餐馆西安并没有。“以前也带母亲在外面餐馆吃过几次饭,但吃完之后母亲老说外面的饭菜不适合老年人,自己吃不惯,到后来就坚决不跟我们在外面吃饭了。”宋先生说:“做儿女的肯定想自己的父母生活的更好,但老年人有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以后来我们也就不勉强母亲。上个月我到上海出差,发现上海有不少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办的菜馆,菜品设计既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又保障营养健康,想着下个月就是母亲的六十大寿,如果带上母亲能到这样的菜馆就餐庆祝生日,她老人家一定喜欢。”回到西安后宋先生开始四处打听寻找,结果令他很失望。
如果说没有专门的老年人餐馆是对老年人社会生活的一种忽视的话,那么每天的一日三餐则真真切切的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超市购物时,记者经常会碰到许多老年人大包小包的选购方便面,一次有位看样子70出头的老奶奶竟然买了三大包(15袋)方便面。闲聊中,才得知这位郑姓奶奶原来是一个人生活,虽有儿女,但他们都已成家立业独自生活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一个人生活最大的问题还是吃饭,不是没钱吃,是不知道吃啥,而且一个人也不好做,多了吃不了,少了划不来做。”指着购物篮里三大包方便面,郑奶奶说,所以自己经常是吃方便面。
像郑奶奶这样每天为一日三餐发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尤其那些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所以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成为关爱老年人的首要任务。令人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在西安市西一路尚朴社区,有一家刚刚建成的老年人餐厅,这是该社区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而筹建的,老人们欢喜的称呼它为共同的家。据了解,包括尚朴社区在内,西安市将有300个社区获得省上资金补助,用来改造和建设养老设施。针对目前社区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吃饭难的问题,政府将为每个社区补助10万元,用于购买老年人就餐设施和设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