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西安开启“攻坚年”新征程(6)
发挥科技比较优势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
让我们看一组翔实的数据:2016年,全市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711.77亿元;实现推动大型仪器设备9810台/套开放共享,其中来自军工设备占比33.8%,设备总价约40亿元,帮助企业落实各类政策、减免税收 113.4亿元,加盟服务机构575家,综合科技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超过589.8万次,被评价为“关天经济区最活跃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入开展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
西安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科教实力。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依托科技大市场,实现资源大统筹。围绕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进一步拓展了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机制。
针对如何更好地统筹整合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资源,西安也做出了有益尝试。目前已初步遴选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和西安光机所等5家科研院所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围绕创新利益保障、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科研人员评价等13项具体内容,探索总结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子。
与此同时,大力推广 “一院一所”模式。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西北有色院模式,以及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四位一体的光机所模式。去年7月,省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选定30家试点单位推广“一院一所”模式,推动研究院所创业创新,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陕西发展活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石油化工院推行的薪酬激励、用人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电力电子所的企业化转制、整体上市,电子研究所建立行业专业平台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此外,科技金融和投贷联动方面也实现突破。西安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正式启动;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磐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投贷联动项目落地;陕西省互联网金融联盟设立;招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三板贷”和“投联贷”已正式上线;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信用报告查询窗口正式入驻高新区政务大厅……这些,破解了银行对科技企业信贷收益与信贷风险之间的现实难题,为全面创新改革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创新改革,离不开人才。人才,也是西安追赶超越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我市专门起草了有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构建西安人才政策的“1+N”政策体系。并从提升服务上着手,如实现外籍人员就业手续从49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达到全国领先的服务水平;建设“西安市人才工作创新试验基地”,围绕下放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技能人才评审权、建设博士后创新基地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