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古村遗仁厚 勤俭传家风 ◎江风
市区古老的蟠龙塬,如同蛰伏在地的巨龙,盘踞渭河北岸,守护百万生灵。惊蛰已过,乘着春风,寻着桃花,一路轻快地登上蟠龙塬,眼前的村落,星罗棋布,呈现出人类发展的脉络,大槐树村便是其中之一。
大槐树村的来历,与村名息息相关,据说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的。村中一位退休老师讲,从明朝到清末的几百年间,村上出过秀才以上的文化人有50多位。在当代,走出村子的人也大都从医或者执教。可见,重视教育是这里的老传统。至今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末年,大槐树村遭到土匪洗劫,集市街道两旁的店铺无一幸免,然而有一座大房却幸免于难。只因那房门上挂了一块“积德昌后”的匾,土匪的军师看了匾上的字,便喝令土匪们不许惊动这家人。
此村以张姓为主,明清时期出过一个在外地当“儒学训导”的教育官员,后来又出了不少贡生、举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家训,不但张家各门严格遵守,也让周围的乡邻纷纷效法。知书达理让大槐树村民风仁厚,乾隆年间的宝鸡知县乔光烈,曾经为此赠匾,上书“显仁为美”。
仁厚,在这里成为遗传密码,代代拥有。去年10月,村上一位中年男子不幸患重病住院,家中一时拮据,几位村民得知后,在村子的微信群里发出救助倡议,三天时间就捐款数万元,不少人还赶到医院,看望病人,安慰家属,一股股暖流注入患病男子的心田。同年,村里一对夫妻出了车祸,丈夫不幸身亡,妻子重伤抢救,留下家中幼子孤苦无援,这时村干部和村民联手挑起担子,一边跑前跑后处理后事,一边帮助这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
一家有难,全村帮忙。大槐树村每年每月都在用行动反复注解这句话的含义。
村和万事兴。良好的村风,带来丰厚的收入,早在五年前,大槐树村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村。村支书张永峰说,腰包鼓了,也不能为所欲为,“勤俭持家”是我们村规民约中的重要内容。村民张宏生经营一家商店,收入在全村要算中等以上。去年年初儿子结婚,10月份老人过世,这都是家里的大事,本想好好操办一番,可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两次上门,劝他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张宏生说,给儿子结婚跟原计划比,估计能省个两万块钱左右;白事改为一天的酒席,要省将近三万块钱。他和儿子已商量好要用省下的钱搞一个养殖项目,让自家的生活不断提高。同村小伙张佩玉和妻子陆燕妮结婚刚一年,他们已经用节俭办婚礼省下的钱再加上积蓄,开了一家床上用品店。
古村遗仁厚,勤俭传家风。大槐树村广场边的杏花开得正艳,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石宝军拍摄)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