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购实体店扎堆西安 迅速蹿红后遇冰火两重天(4)
6000亿蛋糕的诱惑下,实体店运营成本形成累赘
曹磊表示,跨境直购店面向的主要用户群体是80、90后,他们中有不少人有过出国、留学经历,对海外的品牌有更好的认知和要求,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
“已经进入跨境领域消费的用户,对跨境商品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不会轻易从领域内消失。”陈涛表示,加上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涌入,跨境电商在整个电商和整个网购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预计到2019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6202.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6年交易额的2倍有余。
6000亿的蛋糕诱惑下,也意味着这个市场注定不会寂寞。在易观国际所描绘的《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生态图谱2017》中,就包括自营主导从属主站型、平台主导从属主站型、自营主导独立型、平台主导独立型、代购独立型等多种类型的跨境购零售商,来自天猫、苏宁、国美、当当、顺丰、亚马逊、网易、银联等等不同领域的巨头均有资本或品牌涉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华润万家、人人乐等不少传统超市品牌,也都在经营业态中增加了更多的进口商品,或者已上线自有跨境购平台,以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来争夺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大开线下实体店,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实体零售的聚集效果,但这种成效也需要牺牲较高的运营成本作为代价。
独立地产评论人李连源表示,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思路是对的,但如何融合还有待商榷。他指出,就目前呈现的业态而言,包括跨境购实体店在内,不少电商实体店虽有体验之名却无体验之实,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关注。而且就目前阶段而言,入驻商业综合体或繁华地段,会产生不小的租金和人员成本,相应地,这样的方式很难利用垂直电商的方式将成本压至最低,让利给消费者。
另有观察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跨境电商在线上还存在待解问题,向线下延伸难度就大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品牌信用、物流、通关、检验检疫、电子支付、外汇收结、退税等诸多环节有进一步系统、成熟而完善的政策支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